科技日报记者 乔 地
“轰隆隆……”伴随着震耳欲聋的轰鸣声,火箭腾空而起,托举着火星探测器向着深空远去。7月23日12时41分,人们在电视直播中看到的火箭升空画面让人震撼,这离不开河南周口小伙张帅的神操作。
作为文昌发射场摄像机操作手,张帅岗位操作的一项重头戏就是实时跟踪火箭起飞,将火箭一飞冲天的壮景送到千家万户。
张帅
在发射现场,却没看过一次火箭发射
七年前,带着对世界一流发射场和蓝天大海的向往,张帅来到文昌发射场。那时候的发射场正处于建设期,他所在的通信系统正在进行弱电施工。作为小组长,他从最基础的看图纸做起,到后来玩得转电钻、起子、切割机,有时候一天要将20多层高的塔架爬上爬下好几次,发射塔架到处都留下了他挥洒的汗水。
如今,他亲手参与的弱电项目已经受住了数次任务的考验。“能够参加发射场建设,是值得吹嘘一辈子的事!”张帅笑着说道。
“其实挺想去现场看一次发射的。”说起有什么心愿,坐在监视器前操作摄像机的张帅说。虽然每次任务都全程参与,但每次火箭点火发射时,他却是在机房操作摄像机跟踪火箭起飞状态,火箭升空那刻正是精力最集中的时候。对岗位的坚守导致多次参加发射任务的他,至今还没有亲眼看过火箭发射。
“心愿是心愿,但看不到发射我并不后悔,能够平稳、准确地捕捉到火箭起飞的画面最重要!”
史祥健
从几十米的高空,将整流罩和探测器分毫不差地精确吊装入位
2015年,河南信阳小伙儿史祥健来到发射场航天器厂房工作,主要负责航天器厂房勤务系统的工作,包括进行航天器进场、吊装,直到转运等一系列保障工作。从此,他就和航天器结下了不解之缘。
此次任务,火星探测器在发射场进行了两个多月的测试、加注工作,史祥健也全程“照看”了探测器。因为测试项目多、工序复杂,为了赶上26个月才有一次的发射窗口,加班加点是家常便饭。
为了当好探测器的“保姆”,作为厂房勤务系统负责,史祥健从基本的设施防腐、房间维护,到几十米的非标大门何时开启,再有整流罩如何精确吊装,都制定了详细的计划。测试现场有了什么条件变化,他都第一时间赶去处理,最后干脆住在了值班室。
而对于勤务保障最有挑战性的特种设备操作,他更下足功夫。探测器测试加注期间,有许多测试仪器要进入厂房,个个都是精密的贵重设备。在操作叉车进行产品装卸的时候,有的时候上下左右操作的间距只有几厘米,而在一些吊装操作中更是要求精确到毫米级。
面对着这些金贵的设备,为了能够圆满完成任务,他带着岗位人员搞起绕桩、跟线行驶练技术,叉着装满水的杯子练平稳度,吊着铁丝入瓶练准头,就为了保障探测器顺顺当当地完成测试。
思则有备,有备无患。正是得益于平时扎实的基本功,面对着探测器扣罩、吊装等高难度工作时,他沉着冷静地将整流罩和探测器从几十米的高空,分毫不差地精确吊装入位。
三个20多岁的系统指挥员
来自河南驻马店的95后小伙段旭升,是文昌航天发射场技术区供气系统最年轻的指挥员,曾参与了长五、长七A、长五B等多枚新型运载火箭的发射任务。尽管刚过完23岁生日,但他已经是参加了多次任务的老指挥员了,也是发射场目前最年轻的系统指挥员。
本次“探火”任务中,作为技术区供气系统指挥员,他主要带领团队为火箭、航天器提供测试所需的氮气、氦气和空气,为后续的加注测试阶段提供一个良好的器箭状态。
受行星探测发射窗口限制,为给后续测试工作预留出充分的时间,火箭的某项测试要在原来本就紧张的测试时间上再压减3天。为保障任务测试顺利进行,段旭升探索供气保障模式,带领岗位人员连续奋战一周,每天人均工作时间超过16小时,最终形成了“随用随补”“即时化验”的供气保障模式,及时给分系统测试提供了高品质气源,保证了测试所需的流量和压力,圆满完成测试供气保障任务。
来自漯河市的崔广军夜夜加班只为“冲天”。此前半月时间内,作为文昌航天发射场实验室的低温化验组组长,崔广军和他的团队几乎夜夜加班,为“天问一号”发射保驾护航。
发射任务期间,整个低温化验组忙得热火朝天。与长征五号遥三任务和长征五号B任务相比,这次任务流程的变化,让发射任务的化验工作量增加了一倍以上。液氮液氧的全系统露点监测,管路的置换化验,液氢液氧的出厂化验、加注前化验……每天几十个化验样品,让本就人手不多的低温推进剂化验组人手捉襟见肘。
面对考验,崔广军要求岗位人员在每次化验前都要积极做好准备,根据化验时间、化验数量合理安排取样化验顺序、安排岗位人员做自己最擅长的工作,有效缩短了工作时间,让整个低温化验工作井然有序。同事们说,这离不开组长崔广军统筹全局的协调指挥和冲锋在前的带头作用。
来自河南周口的28岁小伙李明为火箭燃料把关他练就“琴心剑胆”。他2010年参加工作,先后在西昌航天发射场、文昌航天发射场工作,参与长征系列火箭发射任务10余次。目前是氢氦岗位的化验员,担负着为火箭燃料液氢质量把关的重任。
液氢的可燃极限很宽,极易发生着火爆炸,操作的每个过程都得谨慎缓慢,目的就是防止产生静电,发生危险。液氢作为长征五号运载火箭的燃烧剂,它的品质关系到火箭发射的成败,而李明正是氢氦岗位的化验员,担负着加注前为液氢把好最后一道质量关的重任。
5年时间的沉淀,他早已是一位富有经验的操作“老手”了,达到了“琴心剑胆”的境界。李明从不惟经验办事,每当有新的标准或规程发布,他总是第一时间去学习。每次接到《测试任务委托单》后,他都要提前给委托方打电话,核实具体的化验要求,仔细核实取样化验所需要的工器具,穿好安全防护装具,化验前严格检查自己的装备是否符合标准,还要留心观察其他取样人员是否都严格标准。
在化验低温燃料液氢时,由于其高能量、易燃易爆的特性,每次化验都要提起十二分的精神,不能有一丝疏忽。面对这样的化验特点,李明做到了精心精细,对每一次样品的测试都做到了认真测试,保证过程不出任何差错。
两个给火箭“加油”的老搭档
火箭也要加油!本次火星探测器乘坐的火箭加的是“环保油”——煤油和液氢。在发射场,有两个专门负责给火箭“加油”的河南小伙儿——许昌小伙儿李鹏亮和信阳小伙儿张中恩。
今年,是李鹏亮在文昌发射场煤油加注系统工作的第8年。在火星探测器任务中,他的工作是给火箭助推器加注煤油。
平时善于学习的他是煤油加注系统的“顶梁柱”。在执行火星探测器任务的几个月里,他一直驻守在煤油库区,与煤油寸步不离。从煤油进入发射场区到最后加注,先后进行了数十次试验,测试分析了上千条数据。在煤油降温过程中,更是要时刻关注上百个阀门的运动状态和数据比对,确保煤油降至适宜温度,安全加注至火箭助推器内。
而张中恩所在的液氢系统就更惊险刺激了,他所在系统被称为“刀尖舞者”。氢气作为“极危险”的气体,万一发生泄漏,一根绣花针掉落都有可能造成巨大爆炸。
本次火星探测任务,他沉着冷静地将指挥员一条条口令转换成控制指令,安全地将液氢输送进火箭。液氢加注的最后阶段是通过远程控制完成,而加注过程中液氢极易挥发升温。看似在平静地敲击鼠标键盘的他,此时精神高度集中,双眼紧盯着监视器上不断更新的数据,同时不断地操作阀门,保证进入火箭内的液氢处于高品质状态。一个平时风风火火的汉子此时太“稳”了,他的系统指挥员曾笑着说:张中恩稳起了,我的压力能轻一半了。
作为一个与液氢这个“危险分子”打交道11年的老操作手,遇事的时候特别“靠谱儿”。在某次任务中,他就遇到了液氢泄漏,距离他十几米的氢燃池一声巨响,火焰突然蹿起七八米高。当时正是任务执行的重要节点,面对紧急情况,他冒着生命危险稳稳地拧紧了泄漏点的螺栓,成功完成了应急处置。
“从事这么久液氢加注,我也曾经想过不再从事这个行业,但一想到自己的工作能影响到航天发射任务成败,比较有意义,还是舍不得。”张中恩深情地望着远处的发射塔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