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英国首相约翰逊的设想里,“脱欧”后的英国要做“全球化英国”。维护所谓“英美特殊关系”在这个过程中将扮演重要角色。约翰逊希望通过追随美国,加大向欧洲之外地区拓展的力度,以对冲“脱欧”给英国在政治、经济和国际影响力等方面带来的负面影响。然而,鉴于“脱欧”持续影响英国贸易,北爱尔兰问题僵局难破,英美双边分歧不断,受困于“脱欧”后遗症的英国,恐难施展其“全球雄心”。
近期,围绕从阿富汗撤侨的问题,英美两国大打“口水仗”,就“谁该为混乱撤离负责”相互“甩锅”和攻击。试图“修补两国之间的紧张关系”,约翰逊日前确认,他9月底将前往白宫与美国总统拜登举行会晤。不过,英国《卫报》刊文认为,“英美关系与今年3月时已截然不同”。英国今年3月公布的《竞争时代的全球英国》国防及外交政策评估报告中表述说,“与美国关系是英国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但当时那份长达100多页的报告几乎没有提到阿富汗,更没有警告过阿富汗局势可能发生的变化。可是,美国在4月宣布从阿富汗撤军,这让盟友措手不及,还要面对由此产生的一系列棘手问题。
美国方面的一些政客和相关人士,则对“英美特殊关系”陷入僵局的深层原因持有不同看法。曾在奥巴马政府时期担任全球事务总监的布雷特·布伦指出,美国驻英国大使人选至今仍未确认,拜登在英国“脱欧”前曾许诺约翰逊要达成的美英自由贸易协定还遥遥无期,这表明拜登对英国“毫不在乎”。
英国《每日快报》9月12日援引一位与两国政府都有业务往来的商人的话报道称,英美关系处于低点,约翰逊政府和英国仍在“脱欧”泥潭中挣扎是一个重要因素。
北爱尔兰问题一直是英国“脱欧”后与欧盟贸易争议的焦点。因为具有爱尔兰血统,拜登曾多次要求英国和爱尔兰之间的边境保持开放,并一度借此向约翰逊施压。按照英国“脱欧”谈判达成的《北爱尔兰议定书》,北爱地区留在欧洲单一市场与欧盟关税同盟内,以防止爱尔兰岛上出现陆上“硬边界”,但这将导致从英国大不列颠岛进入北爱地区的商品要经过海上通关检查。英国因顾忌由此带来的贸易障碍,一直未能完全履约。
迄今为止,英欧之间就避免北爱尔兰贸易障碍的谈判未达成任何协议,原本应在6月30日生效的“议定书”在9月初再度延期。英国“脱欧”谈判首席代表弗罗斯特声称,这是为了给商业带来更多的“确定性”和“稳定性”,他的这些托辞招致多方批评。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9月12日评论称,约翰逊政府曾将达成“脱欧”协议赞誉为“巨大胜利”,然而,现在他正在拒绝执行“脱欧”协议中的“关键部分”。
英国经济仍在困难中挣扎。英国国家统计局9月10日发布的数据显示,英国经济在7月几乎没有增长,国内生产总值(GDP)环比仅增长0.1%。欧盟9月8日发布的新闻公报称,今年第二季度欧盟对英国出口下降3.2%。德国联邦统计局统计数据表明,今年前6个月,德国从英国进口商品同比下降近11%,低至161亿欧元,这意味着英国将在今年失去德国十大贸易伙伴之一的地位——这将是自1950年以来的首次。
自今年1月1日起,英国正式退出欧洲单一市场与欧盟关税同盟。尽管根据英欧达成的协议,双方商品贸易继续享受零关税、零配额待遇,暂时避免了贸易成本的大幅上升,但是,新增的边检成本、文件准备和通关延误等问题,为英国重振疫后经济再添新障碍。
英国税务及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显示,英国企业缴纳的关税,从去年上半年的16亿英镑飙升至今年同期创纪录的22亿英镑。根据英欧协议中的“原产地规则”,只有原产于英国或欧盟的产品,才有资格在对方市场获得零关税待遇,企业需要为此准备大量文书以提供“充分证明”。一些企业经过权衡利弊,出于贸易便利的考量,最终不得不选择了支付关税。这对英国中小企业打击尤甚。根据英国中小企业协会(FSB)的统计,11%的英国出口商正在考虑永久停止对欧洲市场的出口。德国基尔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加布里埃尔·费尔贝梅尔认为:“英国在对外贸易中失去影响力,是其‘脱欧’的必然结果,这种影响可能是持久的。”
除了供应链问题,英国国家统计局方面表示,劳动力短缺也是导致英国生产受阻的重要原因。英国全国养猪协会9月7日指出,由于屠宰场工人严重短缺,英国农场现在积压了超过8.5万头生猪,这一数字还在以每周1.5万头的速度增长。该协会同时表示,今年上半年,英国养猪业的经济状况是有史以来最差的,生产商们共损失了1.16亿英镑。
此外,英国道路运输协会(RHA)9月初发布的一项调查显示,目前全英有10万名卡车司机的缺口,物流运输受此影响显著。由于缺少货车司机,甚至出现牛奶无法及时被运走、奶农面临不得不把牛奶倒掉的窘境。《金融时报》分析认为,供需不匹配是英国劳动力市场长期存在的问题,这迫使英国政府不得不吸纳海外移民;但签证政策、移民政策一直是其中的阻碍,“脱欧”加剧了移民英国的申请难度。
对此,英国国际贸易部给出的解释是,“现在就我们因‘脱欧’与欧盟和世界其他地区新贸易关系的长期影响下结论,还为时过早”“我们已与68个国家和欧盟达成了价值逾7400亿英镑的贸易协议”。英国重新打造新的全球贸易协定,拓展与非欧盟国家之间的贸易曾被认为是“脱欧”后唯一感到乐观的方面,然而,这样的愿景,也因英国被迫在英澳自贸协定谈判中让步而变得虚无缥缈。
今年6月15日,英国宣布与澳大利亚达成“脱欧”后的首个超越原有贸易关系、从零开始谈判的自贸协定,但当时并未形成正式文本,更多的只是一种政治宣示。英方当时说,两国计划“加强在安全、气候变化和科技方面的合作”。然而,英国《天空新闻》9月初获得的一份来自内阁办公室某高级官员泄露的电子邮件显示,英国同意放弃《巴黎协定》中的某些承诺,以安抚澳大利亚,进而为达成英澳自贸协定助力。工党前领导人埃德·米利班德指责说,英国正沦为世界上最大的污染国家之一。保守党前环境部长德本称,英国已经放弃了在气候变化问题上的领导地位,正在背弃自己的承诺。
在今年3月的国防及外交政策评估报告中,英国曾表示,将把应对气候变化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确立为国家未来10年的首要国际任务。今年11月,英国将在格拉斯哥主办《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6次缔约方会议,敦促其他国家减排。
分析认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脱欧”给英国带来的变化和后果,还没有全部显现出来。但可以肯定的是,“脱欧”对英国贸易产生的负面效应具有长期性,英国在后“脱欧”时代达成的协议,政治意义也远大于经济收益。
为了彰显其“全球化英国”战略,约翰逊政府选择在外交和安全上不惜损害自身利益盲目追随美国,甚至派航母到亚太“秀肌肉”,更多的是在国家发展和全球定位问题上搞错了方向。日前被问及“从阿富汗撤出是否表明英国在世界舞台上实力有限”时,英国国防大臣本·华莱士承认:“显而易见,英国不再是一个超级大国。”
本报北京9月15日电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马子倩 来源: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