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蚝,对于吃货们来说并不陌生,但你见过用蚝壳建起的蚝屋吗?钦州市钦南区龙门港镇村民用蚝壳建房居住,这种极具海边地域特色的房屋,成为不少网友的打卡点,被戏称为真正的“蚝宅”。随着时代变迁,蚝屋逐渐被新楼取代,从“蚝宅”到豪宅,见证了龙门港人的生活变化,也见证了龙门港人的勤劳和智慧。
斑驳“蚝宅”:是网友热门打卡点
12月3日中午,南国早报客户端记者驱车来到龙门港镇东村,村道两边都是崭新的楼房,宽敞明亮,庭院深深。一位老人指着新楼下毫不起眼的矮旧老房说:“这些就是用蚝壳建的房子。”记者看到,老房盖有瓦片,墙面刷着一层石灰,在斑驳的墙面零星裸露着几块白色的蚝壳。若不细看,你根本不知道这是用一块块蚝壳垒砌起来的“蚝宅”。
村民杨女士家的祖宅外墙批灰几乎脱落干净,裸露着成千上万块蚝壳,密密麻麻又整齐排列,可谓“蚝”气十足。这栋老房子,是许多网友最喜欢前来打卡的“蚝宅”。粗糙的蚝壳墙显现出长年累月风雨侵蚀的痕迹,记者抓住墙上一块蚝壳摇一摇,发现它非常坚硬,十分稳固。
蚝墙有两米多高,墙底是一层用石头堆砌成的基脚,高约30厘米,四角和横墙用青砖砌成。墙壁是用一块块大蚝壳和黄泥浆混合在一起砌成,厚约20厘米,屋顶用瓦片遮盖。不过,这栋独特的“蚝宅”早已无人居住,显得有些破败。
结实耐用:历经百年依旧稳固
“蚝屋是祖上建好传下来的,至今已有百余年历史。”杨女士告诉记者,这间“蚝宅”归她丈夫的哥哥所有。多年前,他们一家人搬到外面居住后,老房子空置了,因年久失修,外墙脱落严重。旁边还有一间平房是杨女士家的,也由一块块蚝壳垒砌而成。那么,建这么一间房需要多少蚝壳?杨女士称,具体需要多
少蚝壳她也不清楚,但听人说砌一平方米的墙需要近千块蚝壳。
这么多的蚝壳从哪里来?当地村民表示,以前交通不发达,建筑材料也匮乏,村民生活很拮据,建房用的红砖和青砖买不起。龙门港镇三面环海,此处海域位于咸淡水交汇处,非常适合大蚝生长,村民就地取材,将蚝壳作为建筑材料。蚝宅冬暖夏凉,防虫防火,住在里面非常舒服。
“蚝肉挑出去卖,蚝壳留下来建房。”去年嫁到东村的梁女士说,听老人说,以前经常潜水挖大蚝挑回家食用,吃完后将部分蚝壳烧成灰,混合黄泥制成粘土,再把蚝壳与粘土混合,层层堆砌成屋。蚝屋非常牢固,龙门港镇每年都会经历几次台风,蚝屋几乎没有损伤。
谱写新篇:当地计划将“蚝宅”改成民宿
龙门港镇是养蚝大镇,上世纪50年代,当地利用良好的水质养殖大蚝,从当年的蚝柱发展到如今的万亩蚝排,大蚝养殖已成为当地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养蚝人越来越多,蚝屋却越来越少,以前的祖辈建起的蚝屋逐渐被水泥楼取代。“十几年前东村和北村还有不少蚝屋,如今为数不多了。”梁女士说。
龙门港镇政府有关负责人介绍,龙门港镇处于小岛上,面积不大。许多村民养蚝致富后,找不到合适的地方建房,只好将原来矮旧的蚝屋拆掉,建起新的水泥房。蚝屋具有浓郁的海边地域特色,见证过龙门港人的智慧,全镇现存的蚝屋还有几十处,有的还有人居住,但面临着逐年减少的局面。
如何保护这些特殊民居,当地政府有初步想法。龙门港镇政府有关负责人表示,该镇过去是重要的海防要地,有“将军楼”“五井流香”“龙门七十二泾”等旅游景点。随着打卡的网友越来越多,当地村民意识到蚝屋的价值,保护意识渐渐加强。未来,政府计划引进外资,结合其他旅游景点,打造旅游风景区。例如,可以把蚝屋改造成特色民宿,游客到此可以参观万亩蚝排、吃鲜美大蚝、住特色“蚝宅”。(钟小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