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顶流”涌入,本土主题公园如何破局

旅游|来源:工人日报2022-03-07 09:19:08|网络编辑:罗娴子

  国际“顶流”涌入,本土主题公园如何破局

  阅读提示

  近年来,上海迪士尼、北京环球影城等国际主题公园品牌涌入国内市场,以长隆、华强方特等品牌为代表的本土主题公园也在发展壮大。国际品牌主题公园凭借强大的体量、长期积攒的名气等成为业界“顶流”,相比之下,本土主题公园在IP孵化、运营等方面仍存在差距。

  北京城市副中心近日发布消息,今年将进一步推进北京环球主题公园二期项目建设。北京环球主题公园一期自去年9月开园后,一度成为全国最热门的景区之一,当年营业收入达到16.45亿元,累计接待游客超210万人次,并带动周边配套产业发展。

  近年来,主题公园成为文旅行业中的热词,上海迪士尼、北京环球影城等从国外引进的主题公园凭借强大的体量、长期积攒的名气等成为业界“顶流”。相比之下,本土主题公园在IP孵化、运营等方面仍存在差距,面对竞争压力,他们该如何破局?

  主题公园数量和品质双攀升

  近日,乐高主题乐园将正式落地北京市房山区的消息不胫而走。目前国内同步在建的乐高乐园就有3处,分别位于四川眉山、上海和深圳。此外,国内首个派拉蒙主题乐园也将在云南昆明落地。

  1989年开业的深圳“锦绣中华”微缩景区被认为是我国第一座主题公园。进入新世纪后,国际主题公园品牌涌入国内市场,以长隆、华强方特等品牌为代表的本土主题公园也在发展壮大。目前,全国已累计开发主题公园约3000个。

  除了数量增多,主题公园的品质也在上升。2016年开园的上海迪士尼乐园人气一直居高不下,在国内主题公园中长期处于领跑位置。北京环球主题公园从筹备到建成开园花了20年,给游客带来不少惊喜。

  本土主题公园也不断走向成熟,海昌、长隆、华强方特等主题公园,有的在硬件上可比肩世界一流主题公园。与更青睐大城市的国际品牌主题公园不同,本土主题公园大多将市场瞄准在中小城市。

  娱乐设施应有尽有,但IP不足

  主题公园的灵魂在于主题,IP又是主题的核心内容。业内人士指出,本土主题公园虽然规模在壮大,但与国际知名主题公园相比,IP显得不是很“能打”。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教授魏翔对《工人日报》记者表示,主题公园在2000年后大量出现在市区和城郊,但主要是配合旅游地产和商业地产的开发而出现的综合性主题公园,专业性主题公园的开发投入力度明显不足,对IP开发的重视程度也较欠缺。

  体验过数十个主题公园的旅游达人晓晓说,相比大型国际主题公园,许多本土主题公园过山车、摩天轮、跳楼机等娱乐设施应有尽有,但忽略了与IP联动和沉浸式场景打造,也缺乏互动演艺类节目,“主题不够明显,跟普通游乐场的区别不是很大”。

  近几年,依托“熊出没”IP,方特主题公园取得了较高知名度。日前,国内知名潮玩企业泡泡玛特也将“试水”线下主题公园,对此也有人质疑其有IP但缺乏故事。

  需要增强内容研发力

  魏翔认为,主题公园和旅游地产有着明显的区别,主题公园的发展逻辑主要基于内容产品的产业化,以及对内容产品研发的知识产权化,也就是IP化,但是内容研发需要长期积累和大量投入,本土主题公园仍任重道远。

  “不论是上海迪士尼还是北京环球影城,都坐拥大量成熟IP,不同于国内大部分运营主题公园的地产公司,这两者还具备极强的内容研发能力,能不断推出顺应市场需求的新产品。”魏翔说,本土主题公园要加强内容产品的IP化,应该找到主题公园的正确发展逻辑,在正确的方向上展开竞争。

  国际“顶流”主题公园给本土同行造成了压力,但同时也带来了学习机会,有利于带热整个主题公园行业。常州中华恐龙园相关负责人在谈到竞争时指出,中国的市场其实非常庞大,中国消费者的口味和喜好也很多元,本土主题公园还有很多机会。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文化旅游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吴若山认为,本土主题公园要想突出重围,需要深挖中国传统文化内涵,结合现代时尚潮流元素,打造中国品牌符号,讲好中国文化故事。此外,应加大在政策、金融、资本、人才、技术、基础研究等领域的支持力度,促进IP授权衍生品和配套设施消费,强化沉浸式、互动化高科技游乐体验及新型演艺内容制作和呈现手段。(陶稳)

网友评论 [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网站简介 | About BBRTV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专题回顾 | 中文简体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Nam | ภาษาไทย

广西广播电视台 版权所有

广西壮族自治区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支持指导

广西广播电视台 主办

本网站由北部湾在线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