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的柳州,烈日炎炎。在位于柳州市柳南区河西高新区的蒲菱汽车科技有限公司研发车间里,依托五菱电动汽车车体研发的“流动核酸检测车”进入最后的试验阶段。公司总经理邓新明介绍说,“流动核酸检测车”更环保、更智能。
邓新明:“户外很多地方的采样人员工作环境是天气热没有空调,这个车就解决了在驻车的情况之下,不启动车,能够实现室内空调(正常运转),让采样人员能够有一个比较好的环境,随时能够灵活、快速、机动的去采集核酸和检测。”
柳南区委书记马空始终关注着柳南区的工业“领军项目”——汽车。对于工业重镇柳州来说,如何在碳达峰碳中和大背景下,推动工业企业节能减排,顺应绿色发展的需要、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考验着执政者的勇气和智慧。加快汽车制造向低碳化、电动化、智能化发展,是马空为未来工业发展找准的方向。
马空:“原来是做一些传统产业,整个产业链是比较粗放型的,傻大粗的东西可能要不断淘汰一部分,因为它的产能承载是有限的,能耗是有限的,可能我们在汽车制造、工程机械这些方面,都要往智能化、信息化方向发展。”
人民需要什么就制造什么,“流动核酸检测车”从研发到投入使用,正是柳南区践行绿色发展、为民造福的生动体现。定位明确,蓝图初现,源于一场充满情怀的讲话,一期收获成长的学习。
马空:“当你那么近距离地聆听国家领导人讲话,国家领袖给我们意味深长地讲课,我觉得非常激动。”
马空清楚地记得,在他参加的2022年春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习近平总书记饱含深情地说,共产党人必须牢记,为民造福是最大政绩。而良好的生态环境就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工业”如何与“绿色”和谐共生,总书记在开班式上讲述的“生态”案例,让马空受益匪浅。
马空:“总书记在给我们授课中讲到一些不按照绿色发展思路反面的案例后,我自己也思考了,作为一方的主官,通过加强调研后,对柳南的发展,相对要更加综合、更加系统审慎。”
总书记在开班式上的“第一课”,让马空对未来发展的路径更加明确:“工业转型势在必行,绿色发展纳入全局”。目前,柳南区共有技术改造项目80多个,总投资约30亿元,2022年计划投资5.5亿元,19项技术改造项目将在年内建成投产发挥效益,一个个数字的背后是干事创业者的拼搏与努力。
马空:“柳南除开工业版块之外,特色农业也是我们现在做螺蛳粉的二产一部分,现在做得不错,但往前端走,对于配套原产料的产业发展,未来涉及到整个产业的布局当中怎么绿色发展,我们也还在思考。”
柳州螺蛳粉在全国甚至在全球多个国家打响了知名度,然而螺蛳粉要更进一步“走出去”,各类发展需求必须跟上脚步。如何扩大原料规模、又落实好“双碳”的责任?面对考验和挑战,总书记直抵人心的话语让马空找到了前进的方向和力量。
马空:“总书记当时说到‘业绩都是干出来的,真干才能够出业绩,出真业绩’,我觉得他说那些话特别好,印象特别深刻,对我触动非常大。”
想干出一番为民造福的业绩,靠的是真抓实干。经过多次调研,马空在柳南区开展树种结构调整工作的基础上,今年计划新增种植1万亩麻竹。一张蓝图绘到底,如今,柳南区已建成广西最大的麻竹种苗繁育基地,柳江源头的上万亩夏笋涨势喜人。
柳南区太阳村镇百乐村百乐屯的竹笋种植户黄继华正忙着采笋。他告诉记者,自从城区倡导群众进行低产林、麻竹种植,村民实实在在尝到了甜头,更让他没想到的是原本干涸的山沟又恢复了潺潺流水。
黄继华:“竹笋销售供不应求,7月份的时候有两元(一斤)、一元八(一斤),现在是一元六(一斤),好多人进来抢货。今年有雨水好一点,山沟也有水了,我有一块地是在山沟,每年我都能看到有水。”
发展方式发生了转变,绿色发展的成色也更足了。柳州市柳南区生态环境局负责人曾浩说,柳南位于柳江流域的上游,生态环境的改善为柳江提供源头的水质保障。
曾浩:“我们这边总共是8条50平方公里以上的柳江支流合在一起,能够保持常年是三类水以上,40%以上时间段能达到二类水的标准。”
“为民造福是最大政绩”,这是习近平总书记的关怀与期望。怎样阐释这个“最大政绩”,马空心里有了新的盘算。
马空:“螺蛳粉全产业链可持续发展的问题,针对一些竹壳的利用、甘蔗叶的利用,还有淘汰的废弃物,比如桑枝利用,怎么在一个地方形成一个新的增收点?我们再引进一些企业,比如引进5万吨颗粒质燃料的企业,把所有资源循环利用,老百姓多点增收了,我想这样才是一个可以持续的项目。”(记者彭龙 刘晓宇 王达 陆倩 曾宇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