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出海竞争力越来越大

汽车|来源:经济参考报2022-10-16 11:12:19|网络编辑:黄业钦

  中国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领先优势开始转化为在全球汽车市场的竞争力。随着月度出口销量突破30万辆等喜报频频传来,中国汽车企业在国际市场的自信心越来越足。不仅传统汽车企业奋力开拓海外市场,就连造车新势力也敢于挑战竞争最为激烈的“汽车工业发祥地”欧洲市场。尽管中国汽车的全球化之路仍需时间验证,但中国汽车竞争力越来越大已是不争的事实。

  中国汽车出口蓄势发力再上新台阶

  继8月出口量首次跃居全球第二后,9月中国汽车出口成绩再攀新高。其中,不论是产销还是出口,新能源汽车都继续保持“一骑绝尘”的增长趋势。

  业内人士表示,新能源汽车出口已成为我国汽车产业的一大亮点,国产新能源车在海外市场的渗透率快速提升,且这种良好发展态势有望得到延续。

  前三季度出口同比增长55.5%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以下简称中汽协)10月11日公布的月度销量数据显示,在8月汽车出口创下历史新高,首次超过30万辆后,9月中国汽车出口继续取得较好成绩,同比增加73.9%,达到30.1万辆。

  海外市场正在成为自主品牌车企销量增长的新方向。从各大企业表现来看,1月至8月,上汽集团出口占比提升至17.8%,长安汽车提升至8.8%,长城汽车提升至13.1%,吉利汽车提升至14%。

  令人鼓舞的是,自主品牌对欧美市场和第三世界国家市场出口实现了全面突破,国际品牌的中国基地出口战略也日益显效,凸显国产汽车质和量的全面提升。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总工程师许海东介绍,在出口数量攀升的同时,单车价格也在不断提高,中国新能源汽车海外市场的平均价格已达到3万美元左右。

  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以下简称乘联会)数据显示,乘用车出口市场的加速突破是一大亮点。9月,乘联会统计口径下的乘用车出口(含整车与CKD)为25万辆,同比增长85%,增幅高于8月的77.5%。其中,自主品牌出口达到20.4万辆,同比增长88%。1月至9月,国内乘用车累计出口159万辆,同比增长60%。

  与此同时,新能源车出口已经成为拉动国内汽车出口的重要动力。

  中汽协数据显示,1月至9月,中国汽车企业共出口211.7万辆,同比增长55.5%。其中,新能源汽车出口38.9万辆,同比增长超过1倍,增速大大高于汽车业整体出口增幅。

  乘联会数据也显示,9月国内新能源乘用车出口4.4万辆,占出口总量(含整车与CKD)的17.6%左右,上汽、吉利、长城汽车、爱驰汽车、江淮汽车等车企旗下的新能源车型都在海外市场有着不俗表现。

  业内人士表示,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目前已形成“一超多强”的格局:特斯拉中国出口总体居首,自主品牌中也有数家出口形势较好,而新能源汽车出口的前三大市场为比利时、英国和泰国。

  多重因素推动车企出口增长

  业界认为,今年前三季度汽车出口呈现强劲势头主要得益于多个因素的助力。

  当下,全球汽车市场需求有所回暖,但由于芯片等零部件供应短缺导致国外汽车厂商减产造成了较大供给缺口。

  商务部对外贸易司副司长孟岳此前表示,从国际市场需求看,全球汽车市场正在逐步复苏。据预测,今年全球汽车销量将略高于8000万辆,明年销量将达到8660万辆。

  在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海外市场由于供应链短缺造成了供给缺口,而中国由于疫情防控得当,生产秩序总体稳定促进了国外订单转移至国内。AFS(AutoForecast Solutions)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5月底,由于芯片短缺,全球汽车市场累计减产约198万辆,而欧洲是全球因缺芯导致汽车累计减产量最大的地区。这也是中国汽车在欧洲销售更好的一大因素。

  2013年以来,随着各国纷纷确定向绿色发展转型,新能源汽车行业便开始快速发展。

  目前,全球约有130个国家和地区提出了或者准备提出碳中和目标。不少国家已明确禁售燃油车的时间表,比如荷兰、挪威就提出要在2025年禁售燃油车,印度、德国准备在2030年全面禁售燃油车,法国和英国则计划在2040年禁售燃油车。

  在碳排放法规日趋严格的压力下,各国对新能源汽车的政策支持力度持续加强,全球新能源汽车需求保持增长态势,这为我国新能源汽车进入海外市场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量达到31万辆,同比增长近3倍,占总汽车出口量的15.4%。今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车出口继续保持强势,出口量同比增长1.3倍,占汽车出口总量的比重提升到16.6%。今年三季度新能源汽车出口继续增长则是这一态势的延续。

  我国汽车出口大幅增长还得益于海外“朋友圈”的扩大。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是我国汽车出口的主要市场,占比超过四成;今年1月至7月,我国对RCEP成员国的汽车出口量为39.5万辆,同比增长了48.9%。

  目前,我国已签署了19个自贸协定,覆盖26个国家和地区,智利、秘鲁、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对我国汽车产品关税已经降低,为车企国际化发展创造了更加便利的环境。

  中国汽车产业在转型升级过程中,除了注重国内市场,也把目光放在了全球市场。目前,国内汽车厂商在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投资力度远超跨国车企,同时国内车企依托新能源车型发力智能网联技术,在智能化和网联化方面拥有优势,成为吸引国外消费者的关键。

  业内人士表示,正是凭借在新能源车领域的领先优势,中国车企的国际竞争力持续提升,产品线不断完善,品牌影响力也在逐渐增强。

  以上汽集团为例,上汽集团目前已建立1800多个海外营销服务网点,产品和服务分布在90余个国家和地区,形成了欧洲、澳新、美洲等6大市场,海外累计销量突破300万辆。其中,上汽集团8月海外销量高达10.1万辆,同比增长65.7%,占总销量近20%,成为中国首家在海外市场单月销量突破10万辆的企业。9月,上汽集团的出口则增加到了10.84万辆。

  方正证券分析师段迎晟分析说,自主品牌通过海外建厂(含KD工厂)、联合海外销售渠道、独立建设海外渠道等方式加快了东南亚、欧洲、美洲等市场的开拓。同时,自主品牌的市场认可度也在逐步提升,在一些海外市场,自主品牌的知名度与跨国车企相比也不遑多让。

  前景看好车企积极布局海外

  在取得亮眼的出口业绩之际,国内品牌车企仍在积极布局海外市场,为未来做准备。

  9月13日,上汽集团1万辆MG MULAN新能源汽车从上海发运出口欧洲市场,这是中国至今最大批量纯电动车出口欧洲。工信部相关负责人表示,上汽集团 出口“万辆赴欧”,标志着我国汽车产业国际化发展取得新突破,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同时也带动全球汽车产业向电动化转型。

  近年来,长城汽车的海外拓展行动同样十分频繁,海外销售整车已累计突破100万辆。今年1月,长城汽车收购了通用汽车旗下的印度工厂,加上去年收购的奔驰巴西工厂,以及建立的俄罗斯和泰国工厂,长城汽车实现了在欧亚和南美市场的布局。今年8月,长城汽车与埃米尔福莱集团正式达成合作,双方将共同开拓欧洲市场。

  出口海外市场较早的奇瑞,8月出口同比增长152.7%,达51774辆。奇瑞在海外已经建立了6个研发中心、10个生产基地和1500多家销售服务网点,产品远销巴西、俄罗斯、乌克兰、沙特、智利等国家。今年8月,奇瑞开始与俄罗斯汽车制造商谈判,拟在俄罗斯实现本地化生产。

  今年7月末到8月初,比亚迪宣告进军日本和泰国的乘用车市场,并开始为瑞典和德国市场提供新能源汽车产品。9月8日,比亚迪宣布将在泰国建立一个电动汽车工厂,计划于2024年开始运营,年产能约15万辆,生产的汽车将投放泰国本土市场,同时辐射周边其他地区。

  长安汽车则计划于2025年建成2个到4个海外制造基地。长安汽车表示,将适时建立欧洲总部和北美总部,以高品质、高科技的汽车产品进军欧洲和北美汽车市场。

  一些造车新势力也在瞄准海外市场,跃跃欲试。

  据报道,9月8日,零跑汽车宣布正式进军海外市场,其与以色列一家汽车行业公司达成合作,将首批T03出口到以色列;蔚来10月8日称,其产品、全体系服务和创新商业模式将在德国、荷兰、瑞典和丹麦市场落地;小鹏汽车全球化布局的首选区域也选择了欧洲,今年2月,小鹏汽车宣布与欧洲经销商集团Emil Frey NV达成合作,该集团将帮助小鹏汽车快速导入欧洲市场。此外,爱驰汽车、岚图汽车、威马汽车等也已进军欧洲市场。

  中汽协预测,今年全年我国汽车出口有望超过240万辆。太平洋证券的最新研报称,在出口端发力,可以帮助国内优质汽车和零部件企业加快产业链延伸,进一步激发其技术迭代、质量体系提升等方面的内生动力。

  不过,业界人士认为,自主品牌“出海”仍面临一定挑战,目前自主品牌进入发达国家市场多数还处于试水阶段,中国汽车的全球化之路仍需要时间验证。(记者 周武英 综合报道)

  汽车海运出口“一位难求”

  国庆假期,仅上海洋山港就实现超过15000辆汽车出海——港口码头一线的忙碌场景里,是中国汽车加速走向全球的火热身影。越来越多的目的地,越来越新的定制车,越来越丰富的新渠道,彰显中国汽车出海的脚步也越来越远。

  中国汽车出口火热

  10月7日凌晨,办完边检手续后,一艘装载着近1700辆MG汽车的货轮缓缓驶离洋山深水港;在东海大桥另一端的南港码头,约5000辆特斯拉汽车正列队驶上一艘汽车滚装船,这两批“中国制造”的车辆有个共同的目的地——比利时泽布吕赫港,从这里下船后,这些车辆将驶向欧洲各国。

  据上海边检总站洋山边检站介绍,国庆七天长假期间,每天都有载运出口车辆的国际航行船舶靠泊洋山口岸,累计实现超15000辆汽车装船出口,其中新能源汽车占比超过八成。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近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到8月,中国汽车出口181.7万台,同比增长53%。其中,8月我国汽车出口创历史新高,首次超过30万辆。

  “中国汽车产业国际综合竞争力逐渐增强,在海外市场越来越受欢迎。”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说。

  “海外每卖出三辆中国车,就有一辆是上汽造。”作为中国汽车出海的“龙头”,上汽集团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前9个月,上汽集团海外销量达到68.8万辆,已经接近2021年全年水平。

  与此同时,来自上海超级工厂的特斯拉汽车也在全球舞台上逐步成为“中国制造”乃至“中国智造”的名片之一。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累计出口车辆164923辆,已超过2021年全年的累计出口总数。

  爱驰汽车联合创始人、总裁付强说,爱驰汽车坚持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同步推进,已经为全球超过15个国家和地区提供了产品和服务。今年1到9月,爱驰累计出口车辆已达2403辆。

  继此前积极开拓欧洲市场后,爱驰汽车正在积极进军东南亚市场。9月,爱驰汽车与新加坡头部服务机构Verge Auto正式签署合作意向书,宣布正式进军东南亚市场,爱驰U5系列Lite和Pure两款车型将从云南西双版纳出境,发运老挝。

  “全球车,中国造”

  近来,不少欧洲国家的消费者在门店里见到了一张来自中国的“新面孔”——全球纯电超能跨界车MG MULAN。

  作为一款为全球市场打造的汽车,MG MULAN除在国内销售外,还在德国、法国、英国、意大利、西班牙、挪威、瑞典、丹麦、荷兰、比利时、卢森堡等近20个欧洲国家同步上市,真正实现了“中欧同步”。

  这款专门为海外市场定制的“全球车”,折射出中国汽车行业的时代变迁。

  对很多“70后”“80后”来说,“一代神车”桑塔纳是他们对中国汽车工业最为直观的印象,这辆在中国畅销多年的车型身上刻着“蹒跚学步”阶段中国汽车的烙印,最初的车型几乎是“原封不动”从德国引入,此后在推出新车型的过程中才逐步开始加入根据中国市场需求定制的改造,而随着中国汽车市场越来越大,外资车企后来才开始专门为中国市场研发新车型。

  上汽集团数据业务部副总经理、上汽乘用车首席数字官张亮说,早在两三年前,随着汽车出口规模的提升,上汽就考虑到了规模效应提升带来的“本土化”战略,决定瞄准欧洲市场的消费者痛点,为这一款真正的中国制造“全球车”项目立项,带领中国汽车工业进入“在全球、为全球”的全新阶段。

  据张亮介绍,作为真正为海外市场定制的汽车,在这款车型最初的“孵化”阶段,MG MULAN就集合了上汽集团在上海和伦敦的设计中心的人才队伍,双方团队隔着时差沟通协作,最终共同完成了这款全球车型的设计。而在定名时,MG MULAN更是在海外定名为“MG4 ELECTRIC”,以彰显上汽对电动化的雄心。

  为全球而定制的汽车,承载了中国汽车企业的热切期待。7月,1000多辆MG MULAN从上海外高桥海通国际汽车码头启程,远渡重洋“抢滩”欧洲市场。不到两个月后,万辆MG MULAN再次远赴欧洲。

  根据计划,MG MULAN将进军澳新、中东、墨西哥、南美等地区,覆盖全球六大洲重点区域市场的80余个国家,全球销量目标为15万辆,成为中国汽车工业首款真正意义上的全球车。

  “一个出海一群帮”

  伴随着中国汽车出海的脚步越来越远,更多的助推力量也在汇聚。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中国汽车海运出口“一位难求”,创新的运输方式、运输渠道、通关方式等都在“遍地开花”。

  前不久,商务部国际贸易谈判代表兼副部长王受文介绍说,中国汽车出口今年增长迅速,由于滚装船运力不足,正在积极协调通过中欧班列来运输汽车,同时也和交通部门一起支持航运企业创新运输方式,通过多用途船舶加装专用框架来承运汽车,以缓解汽车出口运力紧张的难题。

  由于汽车滚装船运力紧张、舱位难求,汽车通过集装箱货轮运输出口正在成为常态,而通过“整车支架技术”,2到4台汽车就能被装入不同尺寸的集装箱柜中完成出口。

  “针对在港时间短、在船船员相对固定且无船员换班的集装箱班轮,我们提供了通关便利措施,有助于提升小批量车辆装船出口效率,适应车企常态化、多批次的灵活出口需求。”上海边检总站洋山边检站边防检查处处长周佳杰说。

  据周佳杰介绍,为助力汽车出口,上海边检总站洋山边检站开展专项调研,针对出港、出境,滚装作业和集装箱作业采取了“一船一策”通关保障方案,对国内港口移泊的船舶免办入出港边检手续,提升船舶在国内港口间靠离泊的效率;对靠泊不足24小时的船舶一次办妥入出境边检手续;同时采取视频监控、现场巡查和无人机巡航相结合的方式,加强船舶在港期间管理,全程保障滚装作业和集装箱装船作业安全。

  陆路运输也将为汽车出口提供新方案。相关部门介绍,正在研究拓宽出口运输渠道,通过中欧班列运输新能源汽车。这一利好消息,让不少客商颇为期待。

  德铁信可大中华区陆运部副总裁吴恒君表示,近年来,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火热,欧洲市场对中国新能源汽车尤其钟爱,经初步测算,政策正式实施后,新能源汽车未来可在20天左右从上海抵达欧洲内陆地区,这将帮助中国汽车企业在更短周期内实现交付,提升在欧洲市场的竞争力。

  “‘中欧班列—上海号’未来能帮助像爱驰这样以国际化为导向的新能源车企创建整车物流运输的快捷通道,缩短国际订单响应周期,为企业高效运营,更好地满足海外客户日益增长的新能源汽车消费需求提供了有利条件。”付强说。(记者 周蕊 实习生 童盈盈)

网友评论 [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网站简介 | About BBRTV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专题回顾 | 中文简体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Nam | ภาษาไทย

广西广播电视台 版权所有

广西壮族自治区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支持指导

广西广播电视台 主办

本网站由北部湾在线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