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艺戏剧博物馆 观众能拟《雷雨》声

娱乐|来源:北京青年报2022-11-01 10:20:47|网络编辑:夏汝

  经过历时半年的局部升级改造,北京人艺戏剧博物馆于10月30日正式恢复对外开放,经过梳理后的艺术档案以及优化后的馆藏文物,展示着舞台背后厚重的历史以及蓬勃的创作。而将灯箱与展品对应的调整以及增设的观众互动打卡区,则体现着此次博物馆改造更重人文更贴心的初衷,其中将序厅中的导演铃挪到导演厅的这个小细节,便传递着这样的理念。

\

  聚焦剧院近年来的艺术创作

  据悉,北京人艺戏剧博物馆是中国第一家戏剧博物馆,2007年对外开放,上一次对其进行升级改造还是2012年北京人艺60周年院庆时。博物馆工作人员介绍,此次升级改造在保持原有展陈风格、全面展示北京人艺深厚历史的同时,聚焦剧院近年来的艺术创作,通过对剧目艺术档案的梳理,向观众展示更具代表性的馆藏文物,生动展现了北京人艺在艺术创作、文化交流、人才培养、设施建设、戏剧普及、研究成果等方面的蓬勃朝气。

  此次改造正值剧院70周年院庆之时,按照浏览顺序,博物馆内最先发生改变的便是剧院历史沿革表,虽然建院是1952年,但人艺的历史其实可以追溯到1946年中央党校文艺工作研究室。此外,序厅内的剧目墙也以十年一个跨度更新至了2022年。星光熠熠的艺术家长廊也用画框替代了灯箱,其中于是之、蓝天野等人的照片都进行了更换,导演板块中更是增加了刚刚去世的前任院长任鸣。

\

  多件珍贵藏品全新亮相

  此外,馆内新增了重要手稿与历史档案,对历史厅、演员墙、剧目厅等展厅进行内容更新,展品定位更精准地突出主题,内容展示更加系统。其中, 1951年《龙须沟》的首演说明书、1956年北京人艺在首都剧场门口悬挂的汉白玉院牌等珍贵历史展品,都是全新亮相。

  在首次展出的展品中,观众还能一睹叶浅予1958年和1979年两次创作的《茶馆》人物群像速写,角色神态传神生动,与演员辨识度极高;1961年北京人艺第一次大规模赴沪演出座谈会参会签到簿上,可以清晰地看到巴金、梅阡、刁光覃、田冲、童超、郑榕等人的毛笔签名;1983年曹禺给《绝对信号》剧组的复信中提到“北京人艺从不固步自封、不原地踏步”,可见中国第一部小剧场话剧诞生在此并非偶然;1987年法国外交部部长雷蒙代表法国政府授予曹禺“法国荣誉勋位团高级军官勋章”的证书以及曹禺剧作的多语种翻译本,显示着那时国际交流的成果……

  观众可制作“雷雨”拟声效果

  舞美厅可谓展览中的最大亮点,实物与影像都颇具看点。不仅有《李白》中郭子仪的服装在夜色下的场景还原,还有《全家福》中1:2等比例缩小的灰色影壁墙,更有《雷雨》中拟音用的雨扇,观众甚至可以亲手操作感受舞台效果是如何制造出来的。此外,人艺道具师的独门绝技——纸质唐三彩,以及人艺最年轻一代舞美人员制作的凤冠都让人感叹巧夺天工。观众还可通过现场视频了解人艺舞美工厂以及道具制作的过程。

  而在新增设的观众互动体验区,参观者既可在留言簿留言,也可盖章留念,或是辨认一下挂在墙上的艺术家画像究竟是谁。在新开辟的一处空间——戏剧活动体验区内,未来博物馆将为观众策划丰富的戏剧体验活动。这座在人艺建筑群内的博物馆虽然面积有限,但展现的却是这座殿堂级剧院最鲜活的历史,以及艺术生产的全流程。

  文/记者 郭佳

  摄影/记者 王晓溪

网友评论 [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网站简介 | About BBRTV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专题回顾 | 中文简体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Nam | ภาษาไทย

广西广播电视台 版权所有

广西壮族自治区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支持指导

广西广播电视台 主办

本网站由北部湾在线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