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江清水向东流】护水:“放弃”背后

新闻眼|来源:广西广播电视台综合广播2022-12-29 08:08:40|网络编辑:刘婷

铁腕治污,联合治水,广西在“持续筑牢我国南方重要生态屏障”这条路上,探索前行,步履坚定。然而,治水不易,护水更难,让“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愿景照进现实,需要付出怎样的努力?系列报道《一江清水向东流》,今天播出第二篇《护水:“放弃”背后》。

“这都是金花茶,这一大片全都是,还有楠木、沉香、红豆杉,所有的这些东西不可以打农药,全是人工拔草。现在我们这里来的鸟都有十几种,包括白鹭、斑鸠都有,给它(们)有一个栖息地。”

在桂林漓江城市段的大小洲岛上,负责生态管护工作的桂林市聚茂生态农林发展有限公司职工李桂琼说起岛上树木和鸟类情况如数家珍。

从生活污水直排到如今的鸟类栖息地,这一年间,桂林市实施漓江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子项目——蚂蟥洲、大小洲生态修复一期工程,在这里拉起了“生态保护罩”。

工程业主方、漓江旅游投资运营有限责任公司副董事长马明:“在生态修复的过程当中,保持洲岛自然性原真性。前面看到一大片草坪下面,我们在那里埋了污水收集处理罐,它里面的污水通过几个三级处理池子,最后还有一个消毒池出来之后,直接就可以灌溉,可以直接排放了。”

记者:“相当于它是零排放。”

马明:“对。”

伏龙洲、蚂蟥洲、大小洲,漓江洲岛接续“新生”,是桂林市创新“统一管理、统一经营、统筹各方利益”管理体制机制,实施全流域保护漓江、全覆盖治理漓江、全方位提升漓江结出的“甜蜜果实”。

郁亮:“师傅,你好,我是漓江风景名胜区执法人员,漓江沿岸不允许搭这个台子的,麻烦你收一下吧,你就不要在这里钓(鱼)了!”

江边钓鱼群众:“哦哦!”

驾驶着“二郎神”号执法船,桂林漓江风景名胜区综合执法支队一大队队长郁亮和同事们在江上展开巡查。采石挖沙、违法搭建、污水直排、畜禽养殖污染、“黑筏”载客……在郁亮的记忆中,漓江的保护问题从没有像那时那样急迫过:“(20)18年,沿江的居民有自用的排筏搭着游客出去,对环境造成很大影响,包括游客的人身安全没得到保障,整条江当时从桂林到阳朔这一段,在江面上跑了最起码5000张这种类型的排筏,当时也是实行联动机制,跟公安各个部门联合一起执法,对这种违法行为,我们肯定是要坚决地制止。”

关停复绿漓江流域采石场,修复非法采砂点,拆除漓江沿岸各类违法搭建,关闭风景名胜区内养殖场……一系列关停和关闭,换来的是生态的休养生息。

从“遭遇危机”到“重焕生机”,漓江的生态蝶变让人欣喜,这一路,有法治护航:2012年,作为广西第一部地方综合性生态环境保护法规,《广西壮族自治区漓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条例》正式实施,此后《桂林漓江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桂林市漓江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相继颁布实施。

呵护漓江,不止于此。

为彻底改变30年来漓江管理“九龙治水”的局面,2015年,漓江“新管家”漓江风景名胜区工委、管委会正式成立,全面统筹漓江治理保护发展工作;近年来,桂林市迅速开启漓江生态综合治理,强力推进“治本、治乱、治水、治山”“四治工程”。2021年11月,漓江生态保护改革创新经验获得国务院通报表扬,是全国唯一入选的江河治理典型。今年起,桂林市将每年4月25日设为“漓江保护日”,并率先在全国建立市县乡村公安机关生态环境保护机构。呵护这个全中国、全世界的“宝贝”,已成为全民共识和自觉行动。

今年11月,大藤峡水利枢纽来宾市红水河珍稀鱼类增殖保护站开展2022年放流活动,4万多尾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乌原鲤鱼苗纷纷投入红水河的怀抱。增殖保护站负责人张志明,正是这批乌原鲤的“奶爸”:“乌原鲤以前是在红水河是有分布的,现在我们去调查的时候很少能看到野生的那种,考虑到整个水域生态的稳定,我们是3月份开始搞繁殖。”

目前,大藤峡公司已经成功突破乌原鲤和暗色唇鲮的种质保存与移殖等技术,在全国范围内首次人工繁育多线盘鮈,填补了国内相关领域研究空白。

人退鱼进,这样的美好场景在大藤峡工程设计之初就画下了草图。2015年,国家重大水利工程——广西大藤峡水利枢纽工程开工建设,而距离水利枢纽不远之处,正是珠江流域重要的洄游鱼类产卵场。如何将水利工程建设对流域水生态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累计投资约5亿元的全国水利工程最大水生态保护体系应运而生。大藤峡公司在全国水利工程中首次组织编制《生态大藤峡顶层设计》,投资3亿元,设计建设了国内水利工程中罕见的仿自然生态双鱼道。广西大藤峡水利枢纽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环境移民部环保水保科科长闭小棉告诉记者:“因为投资比较大,在环评阶段,只有一个鱼道建设,后来经过争取,协调下来建设两个鱼道。因为南木江也是有部分鱼类通过那里洄游的,哪怕它有一些洄游的需要,我们也建设了南木江鱼道。

不久前,大藤峡公司组织完成2022年度大藤峡工程南木江副坝仿自然生态鱼道过鱼效果监测,结果表明,本年度南木江鱼道过鱼种类达49种,比2021年增加了28种。

保护,从源头做起。冬日一早,迎着蒙蒙雨雾,金秀瑶族自治县自治区级老山保护区十六公里保护站站长莫先海和同事们走进老山保护区密林中:“我们每天巡山主要的目的就是观察一些野生动物、植物,看看有没有新发现,还有什么新的问题,有没有盗伐木材、捕获野生动物的这些案件。经过我们的巡山还发现比较名贵的伯乐树,今年统计大概有30棵。”

金秀是广西最大的国家级水源林区和国家级珠江流域防护林源头示范县,森林覆盖率达到87.91%,稳居广西第一位。为了保住碧水源头,金秀积极探索实施林长制,建立完善《自治县森林资源管理条例》《自治县生态保护、建设与发展总体规划》《自治县生态县建设规划》等政策措施,2021年,全县空气环境质量优良天数比率100%,地表水水质优良率100%。金秀瑶族自治县林业局副局长韦群飞:“我们设立了保护区,在保护地以及在水源林里面是不允许采伐的,对金秀的水源地进行保护,为我们周边的县份,包括下游的珠江流域,提供好的水源。”

年复一年,日复一日,为了大自然的每一抹青绿,莫先海和同事们从未止步,他们手中一颗颗野生树种,孕育出的不仅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美好画卷,更是他们守护绿水青山的别样风景……

记者 吴霰 唐慧婷 陆倩

网友评论 [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网站简介 | About BBRTV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专题回顾 | 中文简体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Nam | ภาษาไทย

广西广播电视台 版权所有

广西壮族自治区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支持指导

广西广播电视台 主办

本网站由北部湾在线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