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
整合多方力量 强化就业帮扶 妥善稳定就业
我市全力推动农民工向产业工人转型
本报崇左讯(记者 庞尉婷)近年来,我市围绕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思想引领、建功立业、素质提升、待遇提高、队伍壮大”五大重点,通过整合多方力量、强化就业帮扶、妥善稳定就业等举措,让农民工成为稳定就业的产业工人。
开展筑平台行动,把农民变成“工人”。我市积极用好用足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各项政策,创建一批就业帮扶车间,成为吸纳农民工就近就业的平台。我市各级工会大力宣传稳岗补贴政策、劳务补贴政策,引导农村群众进入车间就业、成为产业工人。我市在崇左籍农民工输入比较集中的深圳市光明新区和北京市朝阳区建立农民工服务站,充分发挥服务站联络广泛、信息灵通的优势,向有技术、有资金的外出务工人员宣传就业帮扶车间建设的优惠政策,引导他们返乡创业就业。
开展建组织行动,把工人变为“家人”。我市加大工会组建工作力度,通过把工会建到就业帮扶车间、建到园区内等方式,提高农民工加入工会的积极性,使之成为工会组织的“家人”,享受会员的待遇,获得工会的帮扶。
开展转观念行动,把工人培育成“新人”。我市开展劳模工匠进企业、进工地活动,组织农民工参加“永远跟党走”等主题教育,强化对农民工的思想政治引领,引导农民工增强爱岗敬业、团结奉献的意识,提高农民工的法律素养和诚信意识。我市通过在各媒体开设“当好主人翁 建功新时代”专栏,宣传我市各行业产业工人中的先进团体、个人和事迹,营造全社会尊重劳动、崇尚技能、鼓励创造的良好氛围。
开展强素质行动,把工人变成“匠人”。我市依托工匠院校平台,全面加强农民工技能培训,近五年来共完成“送培创工程”培训6750人次,企业职工在岗技能培训7500人次,产业工人技能水平不断提高。我市围绕全市重大战略、重大工程、重大项目、重点产业,开展多种形式的劳动和技能竞赛,形成了“市—县—行业、企业—职工”四级参与的竞赛格局,职工参与率和受益度明显提高。
开展提地位行动,把工人变成“主人”。我市着力提高产业工人的政治地位,健全保证产业工人主人翁地位的制度性安排,提高产业工人在各级党委、人大、政协、群团组织的代表大会代表、委员会委员中的比例;同时,着力提高产业工人的经济地位,指导企业建立健全培养、考核、使用、待遇相统一的激励机制,激发产业工人积极性和创新能力。在提高产业工人的社会地位方面,我市将高技能人才列入各级党委(党组)联系服务优秀人才范围,每年坚持将被评为“技术能手”“广西工匠”“崇左市企业领军人才(高技能人才)”的人员,列入市四家领导班子成员春节期间走访慰问对象,切实增强技能人才的荣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