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到甘肃敦煌,人们便会想到举世闻名的莫高窟、栩栩如生的飞天壁画、一望无际的鸣沙山……敦煌莫高窟依山而建、飞檐高耸,是敦煌最负盛名的文化名片。
坚持科技成果转化,促进科技赋能文旅
伴随第四次科技革命的到来,各种新科技为敦煌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插上了翅膀。敦煌研究院文化弘扬部副部长宋淑霞表示,近年来敦煌研究院在数字化发展上取得了一定成果,通过将敦煌研究院数字资源与“云技术”结合,推出“云游敦煌”小程序,持续优化升级旅游参观模式和预约售票系统。
“在改革创新探索过程中,我们明显感受到,如今的游客对文化的需求越来越宽泛,对旅游体验的要求越来越高。”宋淑霞介绍道,为满足游客个性化的需求,敦煌研究院将敦煌学研究成果、数字敦煌高精度壁画图像和洞窟三维模型制作的虚拟数字内容与真实的莫高窟实景,借助华为河图的厘米级空间定位、虚实融合的技术实时融合在一起,策划推出了“飞天”专题游览线路,为游客提供虚实融合的全新体验,真正实现了“窟内文物窟外看”。
“以文化为本,以文创为体。”通过将敦煌壁画元素提炼与数码印花技术结合推出的“敦煌诗巾”项目,引入线下文创平台“莫高和集”,实现线上线下互相融通,初步形成立体营销模式。
此外,敦煌研究院还将壁画修复、草方格治沙等敦煌研究院保护技术与科学方法梳理转化为研学体验项目,不断提升游客体验感、参与感,同时更好地转化科技成果,促进科技赋能文旅。
拓展文化弘扬半径,推动敦煌文化走出去
“敦煌是不可移动文物,除了利用科技赋能文旅吸引游客走进来,我们也在努力推动敦煌文化走出去。”宋淑霞介绍,为积极响应“走出去”战略,敦煌研究院利用旅游淡季启动了文化遗产进校园全国宣讲活动,在全国六大片区,共开展73场敦煌文化公益讲座,受众累计达10万人。
此外,敦煌研究院还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开展了6期“敦煌文化驿站”公益学术讲座,助力实施“敦煌文化守望者”全球志愿者派遣计划;同时,策划完成“我在上海说敦煌”与“我在绵阳说敦煌”活动等,不断拓宽文化弘扬半径。
在构建文化研学体系方面,敦煌研究院结合敦煌壁画的结构、服饰、岩彩、图案以及敦煌遗书等元素和内容,自主研发了霓裳佛国·摇曳唐风、遇见·敦煌色彩、飞天剪纸、素手写经、妙笔生画等10余个研学项目单品,开展了世界文化遗产与青少年研学项目、九色鹿星空夜游等项目,以满足游客多样化的需求。
发挥社会教育功能,助力提升文化自信
在引进来与走出去的过程中,敦煌研究院积极以文促旅,以旅彰文,依托莫高窟文化旅游资源和院内学术资源,打造了“莫高学堂”研学品牌,发挥社会教育功能。
宋淑霞介绍,敦煌研究院以“莫高学堂”为品牌,通过抖音等平台,开展以《敦煌石窟的营建》《敦煌壁画的保护与修复》《莫高窟风沙治理》为主题的线上直播,并推出由7位资深讲解导师主讲的线上直播课,满足了疫情防控期间广大人民群众及敦煌文化爱好者的文化需求。
近年来,敦煌研究院持续探索创新文化服务方式,不断更新迭代公众文化服务产品。通过编著出版莫高学堂文化研学读本《莫高学堂丛书》并同步推出线上直播课,收获了良好反响。与此同时,推出“画中有话”专栏、音频儿童广播剧《莫高学堂·神奇敦煌开讲啦!》及续集《莫高学堂·神奇敦煌开讲啦!壁画里的古诗词》等,带领孩子们领略敦煌文化。
宋淑霞表示,敦煌研究院十分注重对青少年的文化教育,面向尤其是敦煌地区的青少年,敦煌研究院开展了“我是莫高窟小小讲解员”活动以及敦煌文化课程进校园等活动,培育了孩子对于敦煌文化的兴趣。
专家认为,在保护的前提下,如何更好地发挥文物资源和文化资源的旅游价值,让更多群体感受文化之美是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敦煌研究院作为科研单位、文博管理单位和旅游接待单位,利用新媒体和新科技在敦煌文化保护、传播与传承方面进行数字化深度探索,并不断优化和丰富旅游参观模式,其做法和经验对于全国其他文博单位具有重要借鉴意义。(彭澳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