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银保监局发布消费风险最新提示:“转贷降息”风险大 提前还贷别踩坑

广西新闻|来源:南国早报2023-03-02 13:36:14|网络编辑:王琳

“办理转贷,至少可节省几十万元利息”,随着“提前还贷潮”的出现,不少担保公司、贷款中介兜售起了“转贷降息”的业务。真相是否真如中介宣传的这般美好?记者深入调查发现,“转贷”背后暗藏着多重收费套路,中介在招揽生意时,并不会将操作背后的风险明示。

2月28日,广西银保监局发布消费风险提示,提醒广大金融消费者,理性看待提前还贷,认清其中隐藏的风险,勿入转贷“陷阱”而导致合法权益受损。

调查

“转贷降息”暗流涌

“转贷后,利率能降到3个多点”“能省几十万元利息”……近期,一些所谓担保公司、贷款中介通过互联网平台、打电话、发信息等方式向市民推介“转贷降息”业务。这些“话术”诱惑不小,有人心动不已,有人已经尝试。

“转贷降息”究竟是如何操作的?记者联系上一名自称是担保公司客户经理的人士,交谈中对方介绍说,申请消费贷、办理经营贷都可以“转贷降息”,利率可以做到3.6%~3.8%左右,其所在公司有银行渠道帮忙操作。

该人士还向记者透露,消费贷要看有无缴纳住房公积金等条件,单家银行给予的消费贷额度相对有限,操作起来会麻烦一些。想要获得更多的额度、更长的还款期限,最好是注册营业执照后办理经营贷,“如果你没有营业执照,我们也可以代办。同时,我们会帮你垫资赎楼,等银行解除抵押后,再将房产重新抵押给新的银行申请经营贷,经营贷的额度可以按照房产评估总价六成来申请,你给一点点手续费,一来一回就可以节省几十万的房贷利息,很划算,我们帮很多人办理过”。

算账

“转贷”成本并不低

“转贷降息”真的很划算吗?曾在担保公司从事贷款中介工作,现已转行的陆先生直言,千万别低估“转贷降息”背后的隐形成本。

陆先生透露,有些担保公司或者中介机构为个人提供垫资赎楼+申请贷款“一条龙”服务,每月会收取垫资金额1%左右的“垫资费”,银行放款时再收取贷款金额2%左右的手续费,如需代办注册营业执照还要加收数千元的服务费。实际操作中,提前还贷、解押,再申请经营贷,整个流程办下可能需要三四个月,这意味着光是“垫资费”就会高达3%~4%。再算上中介机构在经营贷办下来后收取的手续费,整体成本会到5%~6%。

“假设办得一笔3年期的经营贷,即便年利率是3个多点,但付给担保公司或者中介机构的成本平摊下来,实际的年利率可能会到5个多点。”陆先生说,“转贷降息”的效果未必有中介宣称的那么美好,而且经营贷到期后能否成功续贷等问题也是必须要考虑的。

采访中,还有多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也指出,即便真如贷款中介所言,消费贷、经营贷到期后可以帮续贷,同样也要产生“过桥资金”和代办手续费等成本,届时相关贷款的利率也是未知数。

提示

五大风险要看清

贷款中介招揽生意时,往往只算节省了多少利息,但却绝口不提这项操作背后的风险。2月28日,广西银保监局在官网发出消费风险最新提示。其中提到,近期,个人住房“申请提前还贷”需求旺盛,社会上一些不法中介机构或个人趁机冒充银行金融机构工作人员,以帮助“提前还贷”“转贷降息”为名,诱导金融消费者用经营贷、消费贷置换房贷,甚至违规办理转贷业务。提醒广大金融消费者,注意“转贷降息”可能隐藏的五大风险(详见右侧“相关链接”),办理个人住房提前还贷勿入转贷“陷阱”。

广西银保监局还提醒,消费者应综合衡量投资理财收益、已还款期限和个人还贷能力等因素,理性选择是否提前还贷。在自有资金充足,且短期内没有投资或较大采购需求的情形下,可以通过提前还贷、将住房商业贷款转为公积金贷款等方式降低利息负担。同时,还要仔细阅读房贷合同中关于提前还款的约定,重点关注是否需要缴纳违约金、是否有最低还款年限等要求。更为重要的是,应当增强风险意识,切勿轻信虚假服务宣传,依法合规办理借贷、还贷业务。

相关链接

“转贷降息”可能隐藏的风险

1 贷款违约风险

消费者未按贷款合同约定用途,将原本用于经营、消费的贷款用于偿还房贷,可能被提前收回贷款,并需承担违约责任。

2 高额收费陷阱

垫资过桥利息、服务费、手续费等高额费用,实际综合成本可能超过银行房贷利率,个别不法分子甚至骗走消费者的贷款。

3 违规骗贷风险

通过伪造银行流水、包装空壳公司等手段向银行申请经营贷款,这些违规操作涉嫌骗取银行贷款,情节严重的将承担刑事责任。

4 财务风险

经营性贷款和消费贷款属于短期贷款,期限一般为1~3年,利率浮动大,贷款成本不确定性增加,而且需要满期后办理续贷手续。如若消费者续贷审批不通过,不仅要额外筹措资金结清贷款,造成资金链断裂,还会产生逾期还款不良征信记录,影响日后个人金融业务的申办。

5 个人信息安全风险

部分中介为谋取非法利益,在消费者不知情的情况下,将办理业务中获知的客户重要信息泄露给他人,或者出售客户信息谋取非法利益,严重影响个人信息安全。

(记者 廖敏)

网友评论 [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网站简介 | About BBRTV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专题回顾 | 中文简体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Nam | ภาษาไทย

广西广播电视台 版权所有

广西壮族自治区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支持指导

广西广播电视台 主办

本网站由北部湾在线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