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教育培训服务投诉近7万件。记者从教育部获悉,为切实减少新学期消费侵权事件,教育部、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提示,提醒广大家长和学生要理性选择培训机构,一些校外培训机构未取得主管部门发放的行政许可,或以个人名义开展“一对一”“住家教师”“高端家政”等违规培训,这类培训既无资格资质、无质量保证,又存在极大安全隐患。家长可通过“校外培训家长端”App,选择具备资格资质的校外培训机构。
家长在缴纳培训费用前,要与校外培训机构签订《中小学生校外培训服务合同(示范文本)》,要特别关注涉及课程、从业人员、费用的条款,明确约定退费情形、退费方式,同时索取正规发票并妥善保管。
要理性支付培训费用,不要支付超过3个月或60个课时的费用;非学科类培训一次支付不超过5000元限额的费用,避免退费纠纷和“卷钱跑路”风险。
2023年,教育部、中国消费者协会将会同相关部门开展校外培训“平安消费”专项行动,进一步规范培训收费行为、强化校外培训预收费资金监管、加快校外培训消费纠纷化解、严肃查处学科类“隐形变异”培训,切实维护学生及家长合法权益。(记者 赵晨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