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源头控方向严末端,实现精准科学依法治污——解锁广西好水的保护密码

广西新闻|来源:广西日报2023-03-21 10:09:20|网络编辑:孟宪静

\

柳州市秀美柳江穿城而过,水清岸绿,风光旖旎。(自治区生态环境厅供图)

  水,是生命之源、生态之基、生产之要。打开中国地图不难发现,广西境内河流众多,大小河流呈树枝状纵横交错,形成一条条“母亲河”,养育着沿岸千百万八桂儿女。

  根据生态环境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广西水质继续领跑全国——全区112个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达98.2%以上,劣五类水体比例为零;在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水环境质量排名中,有5个设区市进入全国前十,9个设区市进入全国前三十,入围城市数量保持全国第一,其中柳州市自2020年起连续三年蝉联地表水水质全国冠军。

  这份蕴含着广西人浓浓幸福感和自豪感的成绩单背后,除了得天独厚的自然禀赋外,还蕴藏着哪些独特的“保护密码”?在第三十一届“世界水日”到来之际,记者走访我区有关部门和部分市县,探看广西如何打出源头治理、系统治理、精准治理“组合拳”,实现精准、科学、依法治污,奋力谱写广西特色的“兴水记”。

  A 源头治理 科学治水

  在广西的”治水“地图中,南流江备受关注——发源于北流市大容山南侧,向南流经玉林市博白县、北海市合浦县等市县,干流全长287公里,流域面积达9507.3平方公里,哺育着沿岸529.2万居民,是广西流程最长、流域面积最大、水量最丰富的独流入海河流。

  5年前,记者曾多次随自治区生态环境厅等相关部门工作人员深入博白县的一些乡镇,看到南流江的一些支流因养殖污染、生活污染而“藏污纳垢”,让沿岸的一些居民苦不堪言。不过,最近记者再到玉林采访时发现,昔日的“污水河”变成了风景如画的“生态江”,玉林市也从水环境治理的“落后生”跃升为“进步生”。

  “几年前,由于玉林市养殖污染和生活污染较为严重,南流江等重点流域水质一度下降,与国家水质考核目标和人民群众的期盼有很大差距,群众投诉多。”玉林市生态环境局局长李春雨介绍说。为此,自治区生态环境厅多次组织专家技术团队深入南流江等重点流域开展水环境综合整治调研指导,查清污染来源,因地制宜制定个性化治理方案。

  近年来,在自治区相关部门的指导支持下,玉林市牢牢抓住养殖污染这个“牛鼻子”,制定相关方案,明确了以养殖方式绿色转型、控源截污为基础,以综合利用为主导,以监督执法为保障的13条攻坚措施,通过完善多部门“大行动”联席机制、推动镇级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升级改造、加强市县两级联合执法检查等方式,重拳整治涉水“散乱污”现象,积极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六种模式”,破解生活污染和工业污染问题。2022年,玉林市7个国控断面水质达到或优于Ⅲ类标准,国控断面达标率由2021年的85.7%提升至2022年的100%,其中南流江稳定达到Ⅲ类水质,为玉林绿色发展打下坚实的底色。

  “当前,广西的水污染防治难点在生活污水和畜禽养殖污水治理,我们从短期效益和长期发展相结合考虑,从群众利益出发,向人民满意而行,抓源头、控方向、严末端,科学地把各项政策和措施做实落细贯彻到位。”自治区生态环境厅水生态环境处处长许桂苹告诉记者,入河入海排污口一头连着江河湖海,一头连着生产生活,是打通岸上和水下、陆地和海洋的关键环节,也是污染物进入水环境的最后一道关口。

  2022年6月,广西在全国率先编制印发了《广西入河入海排污口监督管理工作方案(2022—2025年)》,统筹推进入河入海排污口排查整治工作。2022年,全区共排查整治11665个入河入海排污口,实现规模以上入河排污口监督性监测全覆盖,自治区生态环境厅定期把监测结果通报各市,督促推进超标入河排污口整治。如此一来,便扼住了“污龙”入河海的咽喉。

  饮用水关系千家万户。为了确保百姓喝上放心水,在水源地环境问题清理整治工作中,广西重点对市、县级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违法建设项目、旅游餐饮、农村生活面源和农业面源污染等问题进行清理整治,强化水源风险防控和应急能力建设,覆盖56个市级、134个县级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面积达7410平方公里。

  此外,广西还加快城乡污水处理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提升污水处理能力。截至2022年底,全区城市(含县级市)平均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达到50%以上;全区135个工业集聚区全部实现污水集中处理。

  B 系统治理 协同护水

  广西水资源丰富,却也历经相关部门协作不足导致”九龙治水“等现状。

  为了确保一江清水向东流,不断提升人民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近年来,广西陆续颁布实施相关条例,依法推进河长制湖长制落实,建立健全由各级党政主要领导任总河长的“双总河长制”,以及横到边纵到底覆盖所有江河湖库的五级河湖长制组织体系,创新“河湖长+检察长”“河湖长+警长”工作机制,加大河湖生态环境保护力度,高质量推进美丽幸福河湖建设。

  据自治区相关部门统计,2022年,全区共设立2710名总河长、2.6万多名河湖长,办理涉河湖治理公益诉讼案件1921件,拆除违法建(构)筑物约19万平方米,建成104条(段、个)美丽幸福河湖。

  广西的河湖长可谓“上通下达”,既有主要党政领导,也有社区干部和村委干部,河湖长就在百姓身边,既有利于政策落实,也便于常态化巡查河湖,发现问题,及时施治。

  “我所负责的河流是定川江和沙稿江,巡河巡库时要加强水环境综合治理宣传,发现各类污染问题要及时整治,严厉打击各种破坏水环境的非法行为。”玉林市兴业县石南镇党委书记梁建君是该镇总河长,每月要巡河巡库3次以上。近年来,石南镇以河长制为抓手,抓实水环境综合治理、河道巡查和清理等工作,污水废水偷排、废弃物乱堆乱倒等破坏水环境的行为得到有效遏制,水环境质量持续转好,全面消除劣五类水质,2021年石南镇东龙水库列入第二批广西美丽幸福河湖名单。

  与此同时,广西还着力构建“区内+区外”跨区域协作机制。区内,桂林、柳州、河池、来宾四市签署多项合作协议,携手保护红水河、柳江、漓江流域生态环境;实施漓江、右江流域上下游设区市间和县(市、区)横向生态保护补偿试点,保护漓江和右江流域水生态环境安全。区外,广西与广东、湖南、贵州、云南等周边省份建立健全了流域上下游跨区域环境联合交叉执法、跨界河流联防联控联治、突发水污染事件应急联动、监测和信息共享、联合预警、定期会商和交叉检查等机制,实现流域共同保护、上下游共同治理。

  九洲江发源于玉林市陆川县,流经陆川县、博白县和广东廉江市,最后注入北部湾,全长160多公里。九洲江的水质直接影响广东湛江市的饮用水安全,以及广西玉林市产业转型升级发展。为此,广西与广东协同实施九洲江流域上下游横向生态补偿,建立健全监测数据共享和定期会商协调机制、联防联治机制。

  2022年,九洲江山角断面水质持续改善,平均水质稳定达到Ⅱ类。陆川县乌石镇吹塘村民朱恒球说:“九洲江经过近几年的治理,江水变清了,水质变好了,这才是真正的绿水青山。”

  C 精准治理 智慧管水

  广西对标对表国考断面水质目标,依托地表水环境质量预警预报系统精准摸水情、定水策,发现水质异常及时处置,减少污染风险。

  作为西南工业重镇的柳州,在20世纪80—90年代因工业发展与环境保护未能同步推进,导致生态环境恶化,成为我国四大酸雨区之一。彼时的柳州,数十个排污口将污水直排柳江,污染严重。近年来,柳州市构建和完善水环境监测体系,建成广西首个河道“天眼”——柳江干流河道“天眼”监管系统,形成“1个控制中心+6个地表水水质自动监测站+10个微型水质自动监测点+1台水质应急监测车”的水质监测网络,为开展精准治污提供重要技术支撑,不断提升河湖动态监测监管水平。

  漓江是桂林山水的灵魂,一直以来,其保护管理工作备受中央、自治区的重视。2022年,漓江治理入选国家首批美丽河湖案例。

  2月21日,桂林漓江风景名胜区综合执法支队二大队工作人员驾驶着一艘“二郎神号”执法艇,捎上记者一行从桂林城区竹江码头出发,沿着30多公里的漓江水路抵达城郊的雁山区草坪回族乡码头。沿途风光旖旎、水清岸绿,时见白鹭等鸟类在江面上、河床边翱翔觅食,勾勒出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丽画卷。

  据介绍,为保护好漓江,发挥生态环境监测作为“生态环境保护的眼睛”作用,2021年以来,广西推动“数字漓江”生态质量智慧监测网络建设。目前,初步建成“一站多点”漓江生态质量监测网络,为高效支撑服务漓江生态保护奠定基础。其中,生态环境部支持建设的漓江流域生态质量监测综合站为全国第一批2个综合站之一,配置了一批500余万元的野外观测设备。

  2022年,自治区生态环境厅等相关部门完成了漓江生态质量、生物多样性监测样地/样线布设,形成了以漓江生态综合站为中心、25个监测样地为节点的生态监测网络,可实现对水体湿地、森林、城乡、农田等生态系统及碳汇监测;实施漓江流域鱼类、底栖等水生生物以及蝴蝶、鸟类、两栖动物等环境指示生物现场监测。据监测数据初步统计,目前漓江流域监测到100种鱼类环境DNA、蝶类51种、两栖动物34种。漓江流域生物日趋丰富多样,也从侧面佐证了漓江水质的优良。

  治水之路没有终点,生态文明永无止境。“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特征。”自治区生态环境厅党组书记、厅长陈亮说,成绩的背后是深深的责任和压力。下一步,广西将坚决守住“生态环境质量只能更好,不能变坏”的底线,以进取之姿、蓬勃之气,久久为功,让碧波清流润泽民心,奋力谱写绿水青山交相辉映的中国式现代化广西篇章。(记者 余 锋 通讯员 昌苗苗 韦双双)

网友评论 [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网站简介 | About BBRTV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专题回顾 | 中文简体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Nam | ภาษาไทย

广西广播电视台 版权所有

广西壮族自治区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支持指导

广西广播电视台 主办

本网站由北部湾在线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