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钱请陌生人陪看病 主打的就是一个陪伴?

News我发喽|来源:北部湾在线综合整理2023-04-10 11:05:14|网络编辑:黄业钦

有网友说, 孤独的最高等级是“一个人去医院看病”。在网上,许多年轻人把独自看病称为“深度孤独”,一张在网上流传已久的“孤独等级表”将“一个人去做手术”排在了孤独的第十级。

\

如何规避第十级的孤独?在向亲人朋友诉说病情、寻求陪伴之外,职业陪诊师为年轻人的焦虑和无助给出了新的答案。

四川泸州:“陪诊师”兴起 用户超六成为年轻人(视频来源:央视网

陪诊服务热度逐年升高。2021年,《光明日报》发表评论《最好的“陪诊”是优化就医流程》,如何让陪诊服务“叫好又叫座”甚至进入省考、国考、选调考试、事业单位考试题库,成为各大教育机构热点议题。受到身体病痛和心灵孤独的双重打击,人对陪伴有了更强烈的需求,陪诊服务应运而生。子女不在身边的独居老人、对家里报喜不报忧的漂泊年轻人、病急不知如何投医的人……他们中越来越多的人在患病后选择叫上“陪诊”去看病。随着社会的发展,陪诊服务并不局限于陪诊,还包括跑腿买药、取送报告、代问诊等。

去年10月27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向社会公示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2022年版)》。与2015年版大典相比,新版《职业分类大典》增加了多个细类(职业),但“陪诊师”这一职业仍未被收录在内。

“无人陪诊”催生的孤独经济

“我经常碰到这种情况,一名老年人茫然地站在医院指示牌面前,一站就是半个小时。”陪诊师曹伦曾在西安某三甲医院做过多年医生,谈及陪诊,他对记者回忆起这个在医院常见的画面。

曹伦对记者表示,老年人确实需要一个人陪着看病,上下楼拿检测报告什么的需要来回跑,而老年人很多都走路不方便,行动特别慢。“如果有人陪的话,就不需要患者来回跑,只需要在病房躺着。遇上没人陪的,我都只好告诉护士尽量特殊照顾一下,帮忙去递单子之类的。”曹伦说。

而在成为陪诊师之后,曹伦能做的便不止是叮嘱护士“特殊照顾”一下,帮忙挂上最适宜的专家号、收递单据并整理、倒热水、在发痛时分散注意力进行安慰……在陪诊师们描述的工作内容中,这份工作的“职业边界”尚不具体。

老年人是曹伦印象最为深刻的问诊群体。曹伦对记者表示,在医院接触患者、处理问题的时候,他发现不少老年人往往无人陪伴,而“没有子女陪,让人最心疼”。

\

图为一名护士在服务台为患者导诊。新华社记者 宋为伟 摄

值得注意的是,父母留在小城市居住、子女进入大城市工作的分离同时造成了两个群体的“孤独”。那些缺少陪伴的老年人的子女们(特别是独生子女)同样在大城市缺少陪伴,年轻的他们甚至是寻求陪诊服务的主要群体。曹伦表示,他收到的订单50%以上都来自年轻人。

“这50%的年轻人都害怕去医院,或者说有些社恐,怕和医生打交道。但其实主要问题就是要有一个陪伴,不想麻烦自己的朋友,对家人都是报喜不报忧,不想跟家里人说自己生病了。”曹伦说。

一位曾独自做手术的年轻打工族在北京独居,她对记者表示,如果有值得信赖的陪诊服务,她一定多花这几百块钱叫个陪诊师:“既能在做功课准备挂专家号的时候得到专业帮助,又能抚慰对患病的焦虑,在大几千、上万的手术费用前,陪诊的几百块太值了。”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科研助理宋煜表示,陪诊服务的需求是真实存在的,一些医院也进行了探索,比如专门设置导医台或者通过线上咨询为新入院患者提供引导,通过护工为患者和家属提供陪诊服务,还有部分医院独自或与社会服务机构合作,组织人员在院内为患者和家属提供陪诊导医等服务。

采访中,许多患者表示,即便医院配备有志愿者或护工进行引导,但终究无法和陪诊师这样一对一的服务相比拟。

求医经历催生从业念头

说起为何做起了陪诊师,“95后”陪诊员小悦给出了她的答案。2016年,大学毕业留在上海打拼的小悦突然收到母亲类风湿关节炎发作,双腿疼痛难忍的消息。一边是被病痛折磨的母亲,另一边是好不容易迎来的事业黄金期,面对两难选择,小悦毅然辞职回家带母亲求医治病。

“当时年纪小,没怎么去过医院,不熟悉就医流程,我带着母亲去医院走了很多弯路。”小悦说,一开始,她把看病这件事想得太过简单,一回到玉林老家就立马带母亲来南宁求医,没有提前预约和挂号,结果去到医院才知道专家当天不出诊,白跑了一趟。那天,她只能先带母亲去急诊拿了点止痛药,然后在南宁多住了两天,才等到专家出诊。

因为自己的“无知”耽误了时间,小悦一直难以释怀。“自打这事儿之后,我就能体会到其实很多病人(或家属)也有陪诊需求。”

之后,小悦又带着妈妈前往重庆寻医。在那里,母女俩遇到了一位热心医生,医生告诉她应该去哪挂号、哪问诊等,让她少走了很多弯路。

“我非常感激那位医生,因为当时我妈妈已经是疼得走不了路,我一个人又要拿行李又要推轮椅。”在重庆的求医经历让她进一步认识到有很多人需要陪诊服务,“以后当一名陪诊员”的想法愈加强烈。

2021年12月,机缘巧合下,小悦开始兼职做陪诊服务。当时她面临的第一个问题是“怎么让别人知道自己可以提供陪诊服务?”一开始她主要通过朋友圈等方式做推广,慢慢积累资源。

小悦说,刚入行时,她遭受了很多质疑,有人打电话来骂她是黄牛,专坑老人钱,随后这样的质疑慢慢少了,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出现过,这样的变化让她看到了希望。“我觉得认识行业本质之后,有需求的人还是会找陪诊的。”小悦说,她接触的人群中,一开始知道陪诊行业的人可能只占20%,但是现在能有80%左右了。

\

傍晚时分,小悦在医院帮客户打印单子。南宁晚报记者 覃锦华 摄

目前小悦团队提供的陪诊服务主要包括陪同就诊和跑腿代办两种。

陪同就诊,是病人到医院就诊,对就医流程不熟悉,不知道去哪里挂号、问诊、交费时,熟悉情况的陪诊员带着病人快速就诊,节约时间。“这就要求陪诊员对医院的就医流程和环境十分熟悉,了解不同科室分布在哪里,住院楼在哪里,甚至厕所和电梯的位置在哪里。”小悦说。

跑腿代办,是病人不去医院,委托陪诊员代问诊、取报告等。“不少南宁以外的病人(或家属)喜欢选择这种服务模式,因为这可以帮助他们节约时间和交通成本。”

关于服务收费标准,小悦表示,目前行业暂无执行标准,但她参照市场制定出了团队的统一收费标准,成员个人不能随意定价。比如,其平台一般按半天或者全天服务时长进行收费。半天陪诊服务收费200元(4小时),全天300元(8小时)。

小悦说,很多人都以为陪诊员只是陪着病人去看病,是个体力活,但实际上,一个合格的陪诊员还是一个好的时间规划师,比如他(她)得帮病人安排好就医流程,提前挂号、按时签到,避免出现病人当天来到医院看不上病的情况。“客户的时间非常宝贵,他们非常在意时间花费的多少。”

陪诊服务尚存诸多隐患

记者调研发现,虽然陪诊服务的确满足了部分患者的现实需求,但由于该新兴行业发展迅速,行业规范和监管制度还处于缺位状态,仍然存在一些风险隐患。

——准入门槛低,服务质量参差不齐。陪诊师高月表示,这个行业的门槛确实不高,各医院的就医流程大同小异,只要熟悉各大医院的布局就行,因此从事这个行业的也是什么人都有。胡女士说,自己曾约过两次陪诊服务,第二次的服务仅仅是提前帮忙取号并带到诊室门口候诊,陪诊师便以还有其他客户在医院就诊为由先行离开,服务差异较大。

——规范和监管缺位,一些名为“陪诊”实为“黄牛”。记者调研发现,一些陪诊服务声称可以帮忙加号,还能提前预约检查,但需要额外加价。曾兼职干过几个月陪诊工作的李枫告诉记者,还有陪诊师故意扣留患者的就诊卡和检查报告,“强行”留住客户。

此外,由于没有相关行业规定和监管,陪诊师和患者双方的权利、责任并不清晰。就诊过程中出现突发情况责任如何认定,费用该如何计算,对陪诊质量不满如何处理等问题都还未明确。

——没有“靠谱”平台,服务“真假”难辨。记者以“陪诊师”为关键词,在多个网络平台搜索,均显示数百条甚至上千条相关内容,广告繁多,让人无法分辨和选择。

那么面对陪诊员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记者采访了市民、医生、专家和律师,听一听他们的看法。

市民看法

看法1 / “愿意花钱请人陪着老人有说有笑地看病”

南宁市民何女士家中有两位七旬老人,因为患有基础病,老人总要上医院看病。对于陪诊员这个角色,何女士觉得站在一个消费者的角度来看,如果有需求,正好有这个服务,她愿意花钱请陪诊员陪着老人有说有笑地看病。

持同样观点的还有市民梁先生,虽然他的父母觉得有家人陪同,没有必要请陪诊员,但是自己总有抽不出时间的时候。之前他在几个网络平台上看到过陪诊员的信息,也留意了一下服务内容和收费。“如果我无法陪同老人,只需花费两三百块钱就可雇人全程陪诊,我是愿意的。”

看法2 / “不太相信陌生人,担心碰上‘假陪诊真医托’”

需要定期到南宁市第二人民医院做透析的彭先生则认为“没有必要”。6年前确诊尿毒症后,他与医院“结下了不解之缘”。“3年前是走路过来的,现在只能坐电动轮椅,妻子要上班,孩子要上学,我就自己来。医院有导医和志愿者,喊他们一下,也能得到帮助。”

居住在秀厢大道的梁阿姨曾经中风住院一个月,现在恢复得不错。她觉得请陪诊员是花冤枉钱,而且她不太信任陌生人,担心会碰上“假陪诊真医托”,最后不但看不了病,反而被骗钱财。

院方观点

“医院安排得当,应该可以满足患者和家属需求”

在南宁市第二人民医院门诊大楼一楼,进门左手边设有吴应兵志愿服务岗。吴应兵是一名退役军人,中国共产党党员。2013年起投身于志愿服务工作。2019年7月,吴应兵加入市二医院仁爱志愿服务队以来,坚持每天到医院做志愿者,引导患者就医,帮助患者解决就医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难。

\

志愿者吴应兵引导行动不便的老年夫妻去取药。南宁晚报记者 宋延康 摄

该院门诊办主任韦吉伟介绍,该院除了志愿者,还有导医。门诊大楼每一层都安排有2~3名导医,按行政班时间开展工作。导医由医院的护士组成,她们必须要有很强的医学知识,对医院也非常了解,知道每位专家每天出门诊的时间,以及他们工作的楼层。会根据患者的病情描述,引导他们到相关科室去就诊。

“只要医院安排得当,相信能满足患者及家属对导医和志愿服务的要求。”韦吉伟说。

专家说法

“要从正反两方面看,有利也可能扰乱医疗秩序”

广西社会学专家谢金甫教授认为,凡事要从正反两方面看,陪诊员的出现,会有有利的一面,但也可能会扰乱正常的医疗秩序。

陪诊员可帮助患者预约专家号,可以全程陪同病人就诊,对于行动不便或有这方面需求的患者来说,他们提供了辅助性帮助,陪诊确实有价值。“虽然很多医院都有导医或咨询台,但是一些大医院人流量太大,没有亲人陪同的患者需要帮助又得不到帮助,这时陪诊员提供有价值的服务,并不会影响正常的医疗秩序。”

“但是,他也有可能会演变成医托或是黄牛党,对正常患者的就诊带来不公平,主要表现在预约专家号,别人怎么抢都抢不到,黄牛党就有办法拿到,这会对医疗秩序的公平性形成冲击。”谢金甫教授认为,不利的一面需要防范,需要有相关部门出面管理。

律师建议

“从业人员良莠不齐,容易产生隐私泄露风险”

北京市盈科(南宁)律师事务所律师何耀雄认为,陪诊服务从法律性质上属于委托合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二十三章对委托合同作出规定,可以采用书面形式、口头形式或者其他形式订立合同,故委托人可以根据陪诊时间、服务内容、金额等情况结合自身需要选择相应的形式。如果采取口头形式,最好通过短信或微信等方式留存相应的凭证。

陪诊员作为受托人完成委托事务的,委托人应当按照约定向其支付报酬,包括因不可归责于受托人的事由,委托合同解除或者委托事务不能完成的,委托人应当向受托人支付相应的报酬。当事人另有约定的,按照其约定。

此外,因有偿的陪诊服务所建立的委托关系,因陪诊员的过错造成委托人损失的,委托人可以请求赔偿损失。

北京市炜衡(南宁)律师事务所律师黄洋说,陪诊员提供的服务包括陪同(代理)挂号、医院内跑腿拿药拿检验报告、端茶送水等就医时的辅助事项。对于病患者而言,可以提高医院内就医的效率,节省时间;对于家属而言可以安心上班,不用抽时间或请假陪诊。

双方属于民事劳务合同范畴,即患者雇用陪诊员提供上述劳务活动,陪诊员获得一定的报酬;类似于家政服务。但是考虑国家现阶段对“陪诊师、陪诊员”没有准入门槛,部分从业人员良莠不齐,容易产生个人身份家庭住址信息、病历信息等个人隐私泄露的风险;另外,由于缺少相应的护师资格,容易在病患突发意外时产生民事纠纷。

对此,黄洋建议患者尽量委托正规家政服务公司提供的合格人员,或者是医院提供的志愿者。

 来源  新华社 南宁晚报 央视网 红星新闻

网友评论 [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网站简介 | About BBRTV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专题回顾 | 中文简体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Nam | ภาษาไทย

广西广播电视台 版权所有

广西壮族自治区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支持指导

广西广播电视台 主办

本网站由北部湾在线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