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5月,自然资源部正式批复同意支持广西开展蓝碳先行先试。目前,广西蓝碳生态系统的调查、修复和评估等方面的技术体系建设正在加快推进。
蓝碳,又称蓝色碳汇,是指利用海洋活动及海洋生物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将其固定、储存在海洋中的过程、活动和机制。广西拥有红树林、盐沼、海草床等海岸带蓝碳生态系统,发展海洋碳汇资源得天独厚。2022年5月,《广西蓝碳工作先行先试工作方案》出台后,广西以红树林生态系统碳汇调查评估和碳交易为试点,推动建立海洋生态系统碳汇监测网络,动态实施碳储量调查和监测,摸清全区蓝碳资源本底和增汇潜力。
自治区海洋局副局长谢显之:“目前已完成北海山口、防城港北仑河口红树林生态系统碳储量调查,探明储量共47.58万吨;2023年计划完成铁山港、珍珠湾两个海草床生态系统8个站位的碳储量调查,2024年逐步开展蓝藻、海草床等其他海洋生态系统的碳储量调查。”
方案要求推动开发以山口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主体的保护管理型蓝碳碳汇项目,不断提升红树林减灾防灾功能。目前,广西正实施海岸带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巩固提升重要生态系统碳汇能力。
自治区海洋局副局长谢显之:“推动沿海3市完成7个中央资金支持的海洋生态保护修复项目。到2023年底,争取修复岸线达100公里、保护修复红树林达1400公顷、修复整治海域达10000公顷。”
下一步,广西将在红树林生态系统碳汇调查评估和碳交易试点工作基础上,逐步覆盖其他类型生态系统。
(记者:黄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