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篇“家长咬牙在上海迪士尼花799元给女儿买一条公主裙”的帖文,引发网友热议。生活中,当孩子向家长提出购买的物品性价比不高时,家长是否会为孩子的快乐埋单?近日,南国早报记者就此进行了走访。
一名家长陪着孩子在玩具摊前驻足。记者 尹世斌摄
不手软 尽量满足孩子的要求
帖文里,大多数网友表示支持。有网友说:“小时候去乐园,妈妈说园里的公主裙性价比低,没给我买,现在有条件买了,但没有我的码了。”还有网友说:“孩子3岁去乐园玩,看上一条公主裙,买回家后天天穿,想了很多办法才让她隔天穿一次,这条公主裙让她对那次旅行印象深刻,我老公说买得真值。”
记者采访了近20名南宁的家长。家长张女士说,今年4月,在珠海一景区的纪念品商店,她孩子要买一只毛绒企鹅,当时虽然有点舍不得,但面对孩子热切的目光,她还是花139元买了一个。之后,孩子非常喜欢,不仅跟同行的孩子们组建了一支企鹅小分队,谈论关于企鹅的各种趣闻,而且在家无论到哪都带着。一只毛绒企鹅“承包”了孩子的假期快乐,张女士庆幸自己当时没有阻拦孩子购买。
“我小时候想买一件玩具,但一直没有实现。”南宁市南湖小学学生家长王女士说,现在她尽己所能满足孩子的要求,更像是弥补自己儿时的缺失。
要节制 不支持购买非必需品
有家长认为,孩子总会被自己没有的东西所吸引,家长可以适当买一点,但不能总是花钱为孩子买快乐;还有家长认为,孩子看见什么都想要,不懂得节制,家长应正确引导孩子的消费观。也有家长认为,孩子长大进入社会后,会面对各种“爱而不得”,必须从小就学会接受节制消费。
“除了满足学习上的需要,其他物质方面不考虑。”南宁市民主路小学学生家长何女士说,她儿子正在读三年级,她每周都会给孩子10元零花钱,如果孩子特别喜欢某种东西,他就自己存钱买,“考试考得好,过儿童节,可以适当奖励,但不会无底线地满足他。”
采访中,还有部分家长表示,对于平时如何引导孩子节制消费,他们想尽了招数。福建园小学学生家长周女士说,为让孩子考虑清楚是否值得花钱,当孩子要买比较贵的东西时,全家会一起开会讨论后再去买。民主路小学学生家长邓女士说,她家孩子的压岁钱归孩子自己打理,希望能培养孩子良好的理财习惯,若买一些非必需品,家长肯定要干预。
善引导 让孩子能掌控零花钱
国家心理咨询师、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家庭教育高级指导师黄一丹认为,孩子情感上的需求必须无条件去满足,物质则排在情感之后。若在景区孩子要求买一个很贵的纪念品,这属于不经常性的非理性消费,在家长经济承受范围内可以满足孩子。倘若超出经济承受范围,家长可跟孩子沟通,寻找一个价格便宜的物品予以替代,或者引导孩子存够钱后再买。
“你要相信自己的孩子,能规划自己的零花钱。”国家二级婚姻家庭咨询师、三级健康管理师李雪梅表示,在众多的工作案例中,很多父母抱怨孩子用零花钱没有节制,然而,在问题的背后,她看到的是,很多孩子对零花钱并没有掌控权和话语权,对于“贵不贵”没有明确的概念,所以他们对于父母的支出压力没有认同感。
李雪梅认为,孩子的消费习惯来源于父母的影响,在经济允许的情况下,家长可定期给孩子一定的零花钱,让他们自己有掌控权,孩子就会意识到购买某件物品或者某个需求要花自己的钱,从而有所节制。在某些特定场合,孩子对某样东西的喜爱源于兴趣和热爱,当这种兴趣和热爱得到满足时,更多的收获是情感体验,所以家长要适时判断是否值得埋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