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降雨过后别掉以轻心 还有这些隐患在身边

News我发喽|来源:北部湾在线综合整理2023-08-10 09:43:43|网络编辑:杨琪玉

  受台风“杜苏芮”影响,多地遭遇大暴雨天气,引发洪水或灾害。暴雨过后,如何预防各种疾病?人们在饮水、饮食、外出以及居家环境方面,都有哪些注意事项?

\

\

\

\

\

\

\

\

\

南宁雨后频现大蜗牛,千万别碰别吃!

  这几天,南宁陆续下了几场雨,降雨过后,一些小区和市政道路绿化带会有一只只大蜗牛,有人戏称它为法国蜗牛,是烹饪的好食材。实际上,它们的名字叫非洲大蜗牛。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检验科副主任罗晓成提醒:这种蜗牛不要碰!不要吃!

  暴雨天,很多小伙伴会选择卷起裤脚蹚水而过,不过,小编在这里提醒大家,这种看似很常见的蹚水行为,其实暗藏了很多安全隐患!

案例:雨天蹚水中"丹毒"

  据媒体报道,吴先生上班时,突然下起暴雨,路面上都是积水,他便脱了鞋,蹚水赶路,到公司后因为没有备用鞋袜,只能穿着湿袜子、鞋子继续上班。

  第二天,他开始发烧,小腿也红肿疼痛,便前往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皮肤科就诊。医生诊断,他患上了常见的皮肤疾病——丹毒。

\

  丹毒俗称“流火”,大多数是由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一种急性感染性皮肤疾病,最常见的感染部位是下肢和面部,表现为局部的红斑、表面发热,伴有疼痛,与周围正常的皮肤之间分界比较明显。

  皮肤科医生介绍,该病多发生在足部,足癣或糖尿病患者因脚趾缝间糜烂、皮肤表面有小伤口的人群容易感染,大多数人在遭遇暴雨积水后,选择蹚水出行,但积水中混杂了地面和地下管网中的各种污物,有大量致病细菌、病毒、真菌等,如果双脚皮肤有破溃,细菌从小的皮肤伤口进入皮下淋巴管,导致感染丹毒、脚癣等疾病。

  除了局部皮肤的红肿疼痛外,丹毒患者局部的淋巴结也会肿大。若不及时处理,红肿皮肤表面可能发生水疱、大疱或血疱,往往伴有发热、寒颤、头痛等症状,严重者可能发展为败血症或脓毒血症,危及生命。

  医生提醒市民,蹚水后,皮肤如出现红斑、水泡、瘙痒等症状,请及时就医,尤其是本身就有足癣或其他皮肤病的患者,切勿凭经验用药,以免耽误病情。

  蹚水要注意 切莫惹“毒”上身

  1、为防触电最好不要趟水

  雷雨天气出行,不要与路灯杆、信号灯杆、空调室外机、落地广告牌等金属部分接触。不要靠近或在架空线和变压器下避雨。避雨时最好将身上金属物摘下。最好不要趟水,如果必须要趟水通过的话,一定要随时观察所通过的路段附近有没有电线断落在积水中。

  2、蹚水后要及时清洗,外出尽量穿胶鞋

  暴雨后地上的积水中有许多细菌、病菌,长时间浸泡在污浊的水中,可能会患上一些皮肤疾病,比如脚气(足癣)、浸渍性皮炎、皮肤外伤感染等,建议外出尽量穿上胶鞋。

 3、蹚水后如皮肤有破损,要及时消毒

  蹚水后回家立即用自来水清洗皮肤。脚部要用清水冲洗、晾干。如有皮肤破损,局部可用碘伏擦拭消毒,并保持皮肤和鞋子干爽。另外,淋雨后尽量不要穿浸水的衣物,注意保持衣物的干燥。如果皮肤原有破口,要用消毒液对破口消毒,防止感染。

蹚水淋雨后护好人体三关卡

  1、脚部:蹚水后热盐水泡脚

  雨天里,脚接触雨水,湿寒之气会趁机侵入,所以脚是第一道关卡。脚底是人体所有身体器官的反射区,天热身体的毛孔处于开放状态,雨水会加重体内的湿气。同时雨水中的真菌等微生物较多,皮肤还会因此感染,出现脚气、湿疹等。所以蹚水后洗完澡最好用热盐水泡泡脚,驱寒杀菌,之后用手搓搓脚底,直到皮肤微热,感觉寒气散出来就可以了。

 2、腰部:艾灸保暖祛雨寒

  下雨天,衣服湿漉漉地贴在身上,时间长了会造成女性月经不调、手脚冰凉、痛经等,男性腰部受寒肾气受损,会感觉疲惫乏力。因此,雨季最好在办公室备一件衣服,或几条干毛巾。回家后,不妨做做艾灸,能行气活血、祛湿驱寒。

  3、颈部:湿气入侵重灾区

  颈部本来就是受凉重灾区,吹空调,冲冷水澡诱发颈椎病、睡不踏实翻来覆去导致落枕,再加上雨天湿气入侵,无疑是雪上加霜了。颈部包括了颈椎、动脉、呼吸道、食道等,哪个受凉都会让人出现不适,因此别忘了淋湿后给自己围条小纱巾,也可以用电吹风吹吹脖子后的风府穴(位于后颈部颈顶窝处),此穴是治疗头颈部疾病的常用穴道。

  来源:人民日报、南宁晚报、广州卫健委微信公众号

网友评论 [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网站简介 | About BBRTV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专题回顾 | 中文简体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Nam | ภาษาไทย

广西广播电视台 版权所有

广西壮族自治区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支持指导

广西广播电视台 主办

本网站由北部湾在线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