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宁路:探寻老街记忆 回味岁月悠长

广西新闻|来源:南宁晚报2023-08-22 10:13:28|网络编辑:刘婷

\

古石刻“王文成公讲学处”

\

北宁路47号共青团南宁地委旧址

\

在北宁路,宝藏小吃店里有各种美食

\

北宁路被共和路截为两段,与民主路相交的一段旧时叫北门街

\

生长在北宁路的百年古榕,述说着光阴的故事

  鲜香美味的米粉、热气腾腾的包子、嗞嗞作响的油条……早上7时,城市里的第一缕烟火气在早餐店里弥散开来。这里是北宁路,一头连着热闹繁华的朝阳路,一头连着车来车往的民主路,闹中取静的它藏着不少地道的美食,更承载着时光带不走的记忆和情怀。

  老街巷里的幸福“食光”

  一日之计在于晨,早餐必不可少。上班族小徐雀跃地拉着同事钻进了北宁路,“我知道有一家粉店,特别好吃”。一年前,小徐选择来南宁打拼,每到饭点,她的优先选择必然是北宁路。

  无论是猪脚饭、烧卤白切、螺蛳粉等南方特色,还是肉夹馍、凉皮、煎饼果子等北方美食,抑或是艾叶糍粑、糯米甜酒、芋头糕等农家风味,在北宁路,一间间小吃店虽然面积并不大,也没有精致的装修,却是暖胃又暖心的存在。

  北宁路不仅有种类多样、各有特色的美食,还有理发、手机维修、日用百货等小店,满足街坊邻里的日常生活所需,也维系着彼此的情感。

  来自湖南的肖清吾在北宁路生活了23年,靠着勤劳的织补手艺在此处安身立命。肖清吾经营的织补店可以用袖珍来形容,仅能容下一张小桌,一个宽约1.2米的简易置物架。织补是一项细致活,需要从原衣服上取线,再根据布料的纹路或是毛衣织法,一根线一根线地接补好。“在这里住习惯了,有了感情。”在肖清吾看来,织补虽然赚不了大钱,但每天都能见到亲切的老面孔,过着平淡简单的日子挺好。

  回味无穷的旧时趣事

  此心安处是吾乡。北宁路陪伴肖清吾从风华正茂到年逾半百,也让曾在这里度过童年和少年时期的陈民生念念不忘。

  陈民生今年76岁,出生于南宁,目前定居柳州。儿时因父亲工作的原因,陈民生一家搬至北宁路。对于一个充满好奇心的孩童而言,在北宁路生活的时光是快乐的,有趣的,那是一段充满了七色阳光的日子。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南宁遍地所种皆为凤凰树。凤凰树取名于“叶如飞凰之羽,花若丹凤之冠”,每到夏季,一簇簇火红的凤凰花随风摇曳,格外美丽。“孩子们会把家里的图书搬到凤凰树下,再拿上几张小凳子,读书摊就开张了。”陈民生笑着回忆,大家聚在一起看书,一分钱一本,如今回想起来依然觉得很有意思。

  让陈民生记忆犹新的还有毗邻北宁路的古邕州北门。据南宁古籍记载:“邕州故城,在城南二里。宋皇祐间,狄青平侬智高后筑,城周一千五十步,高一丈九尺。”北门又叫迎恩门,为当时南宁五座城门之一,位于今工人文化宫一带。

  陈民生兴致勃勃地描绘道,北门很高很大,城楼下有一个很大的城门洞,夏季常有很多人在里面乘凉。若登上城楼远眺,能看到北面有一座绿树掩映的村庄,那就是老南宁所熟悉的双孖井。

  古老建筑见证热血青春

  沧海桑田,时光流转。凤凰树下的读书摊、人来车往的古城门,留存在陈民生记忆里的北宁路今已难觅踪影,但闲暇时在老街巷里走一走逛一逛,邂逅历久弥新的文化印迹,总有令人惊喜的发现。

  若是细心的人便会发现,北宁路被共和路截成一宽一窄的两段,且并不对称。实际上,北宁路原为两条路,其中连接朝阳路的一段因道路窄小弯曲,形似牛角而起名牛角湾,另一段则因临近古邕州北门,故名北门街。

  走进曾经的牛角湾,一家名为“牛角湾美食”的快餐店经营了十余年,屋主以自己的方式怀念着老街。巷弄里生长着树龄超过百年的黄葛榕,树干粗壮,枝繁叶茂,静静守护着一方水土,用年轮讲述光阴的故事。

  穿行旧时的北门街,古石刻“王文成公讲学处”镶嵌于旧墙之中,以纪念明朝大思想家、哲学家王阳明曾在此创办敷文书院。如今,书院建筑已不复存在,但与其隔街相望、位于北宁路47号的一栋清代老宅依然充满生机。这栋古色古香的中式建筑原为清朝右江镇总兵马盛治的祠堂“回春阁”,后由广西提督陆荣廷改建为马武烈祠。1926年11月,共青团南宁地委在这里成立,带领着南宁广大青年为革命事业挥洒青春热血。

  近百年后的今天,北宁路47号仍然是南宁共青团组织所在地,一代又一代的青年为这栋古老的建筑注入了灵魂与活力,书写着传承与坚守的时代新篇章。

  记者 陈蕾 文/图

网友评论 [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网站简介 | About BBRTV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专题回顾 | 中文简体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Nam | ภาษาไทย

广西广播电视台 版权所有

广西壮族自治区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支持指导

广西广播电视台 主办

本网站由北部湾在线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