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兼程30载,百舸争流勇当先。放眼美丽的北部湾畔,防城港市港口区经济勇立潮头,从曾经默默无闻的渔港小镇发展为欣欣向荣的现代化滨海城区,成为广西县域经济发展中一匹极具活力的“黑马”,创造出了令人瞩目的“港口速度”。
30年赶超跨越,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
一组数据印证了30年来港口区多项事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完美蜕变。1993年港口区成立之时GDP只有1.7亿元,财政收入2000多万元,工业总产值7000多万元,固定资产投资也只有1.5亿元。30年来,港口区的经济指标突飞猛进,实现了超常规、跨越式发展,综合实力实现了历史性飞跃。2022年,港口区GDP达649.13亿元,人均GDP达26.17万元;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排在广西前列。2023年上半年,港口区GDP总量为350.42亿元,在自治区111个区县中排名第3位。服务业增加值总量为98.51亿元,在自治区排名第22位。地区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财政收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外贸进出口总额等主要经济指标总量或增速均居全市各县(市、区)首位。
30年奋勇拼搏,现代化港口加速形成
打开地图,港口区正位于大西南经济圈、华南经济圈、北部湾经济圈和东盟经济圈的交汇点,是内地进出东盟各国最重要的中转基地和大西南最便捷的出海通道。港口区拥有西部第一大港——防城港,可与19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50多个港口通商通航,海运网络覆盖全球,是中国沿海12个主枢纽之一的港口,开创了国内可“船到船”直接装卸作业的先河,昼夜装卸率高居西南沿海港口榜首。
多年来,港口基础设施加快建设,港口规模化、专业化水平大幅提升。建成万吨级以上泊位52个、20万吨级泊位5个,港口货物吞吐量连续十年超亿吨,港口大宗散货吞吐量广西第一,保税物流中心进出口货物量、货值排全国第7位。渔氵万港区513号泊位集装箱自动化堆场,成为北部湾港首个“智能装卸+无人闸口”集装箱堆场。广西首个大型冷链园区——北部湾国际生鲜冷链园区项目一期建成运营。工业园区道路、通讯、水电等配套设施不断完善,积极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进一步升级通关体系,推进企沙电子口信息服务平台建设。
截至2023年4月,防城港现有生产性泊位143个,万吨级以上泊位52个,20万吨级泊位5个;港口综合通过能力超过1.82亿吨,其中集装箱通过能力185万标箱。2022年,防城港累计完成港口货物吞吐量15357.07万吨,同比增长3.76%。
30年转型升级,临港工业快速崛起
建区之初,全区仅有几家破旧的小制造厂和海鲜加工厂,工业基础十分薄弱。30年来,港口区坚持走“以港引工、以工促港、港工互动”的发展路子,始终把工业放在最重要的位置,推动临港工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目前,港口区已初步形成了以钢铁、有色金属、绿色新材料、粮油食品加工等支柱产业为主体的临港工业体系。钢铁行业产值突破1000亿元,成为广西第二个单个产业产值突破千亿元的县(市、区)。钢铁、电解铜、精制食用植物油、发电量等产量排广西第一。广西盛隆冶金有限公司连续12年成为广西第一民企,2023年营业收入有望突破1000亿元,成为全区第一家千亿级民营企业。
2022年,港口区规上工业总产值近2000亿元,实现历史性跨越,排全区第一。防城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业总产值总量连续7年排广西第一。港口区入选2022年“中国工业百强区”“中国西部百强区”,临港工业发展正式迈入全国第一梯队。
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是加快打造现代化临港工业城市,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力引擎。今年以来,港口区认真按照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坚持以“招商引资突破年、项目建设攻坚年”行动为主抓手,全力以赴抓招商、上项目、优服务。上半年,新签约项目17个,投资额401.1亿元,到位资金197亿元,新签约“专精特新”企业3家,“500强”项目2个,超额完成目标任务。统筹推进重大项目206个,新开工11个,竣工6个,完成投资78.6亿元,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工作取得扎实成效。
30年创新创业,改革创新成果显著
港口区勇立改革开放的时代潮头,坚定不移敞开“南大门”,主动融入“一带一路”、西部陆海新通道、防城港国际医学开放试验区、中国-东盟产业合作区等的建设发展,让改革开放之风催生港口区创新创业之潮。
“县(区)管校聘”改革示范区、企沙经济发达镇改革等一批国家、自治区改革试点工作成效明显,“34证合一”和“证照分离”改革全国领先,极大释放了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活力。成功被列为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建设试点县、广西质量强桂建设创新试点。企沙口岸扩大开放通过国家验收,东湾物流园区入选国家西部陆海新通道重点培育物流园区。绿色转型升级步伐持续加快,益海嘉里、枫叶粮油、惠禹粮油3家企业入选2022年度广西绿色制造名单,固废综合利用项目入选自治区工业发展绿色示范项目,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覆盖率超95%,规上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降低4.6个百分点。
今天的港口区,全面深化改革蹄疾步稳,发展环境更优,动力活力更足。对外开放合作深化拓展,边海国际大通道加快构建,陆海交汇门户和陆路干线的关键节点城市地位更加凸显,正前所未有地走向世界、拥抱世界。
30年共建共享,不断增进人民福祉
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30年来,港口区城乡居民收入大幅增加,2022年人均GDP达到26.17万元。2022年港口区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4.37万元和2.2万元,分别增长8倍和21.7倍。
教育事业蓬勃发展,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87.97%,学前教育毛入学率为100%,中小学校舍面积是建区时的4.05倍,累计增加学位1.5万个。
医疗保障水平不断提升,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健全,公立医疗卫生机构数量是1993年的3倍,每千人口人均床位数由1993年的0.42张提升至4.98张,每万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数是1993年的12倍。
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全区镇(街道)均实现通三级以上公路,25个行政村全部实现通四级以上沥青(水泥)路,与全国、自治区、全市一道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民主法治稳步推进,社会治理体系不断创新,“平安港口区”“法治港口区”建设大力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扎实推进,民族团结、社会稳定、边疆安宁进一步巩固发展。今天的港口区,社会文明进步、风清气正,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空前提升。
30年开发建设,统筹城乡一体发展
建区之初,港口区城区小、街道窄、楼房少,可以说,是一个人车稀少、有港无城的“大农村”。30年来,港口区按照“三岛三湾一核心六组团”的城市规划布局,努力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强力推进城市扩容提质。市行政中心区、桃花湾片区、中央商务区(CBD)等核心城区道路成网、高楼成群,科技馆、博物馆、图书馆、园博园、北部湾海洋文化公园、西湾公园、城市口袋公园等一大批高品质的公共服务设施建成开放。四个镇(街道)组团建设,渔洲坪、公车片区逐步融为一体,企沙、光坡片区加速融合发展,城镇建设日新月异,城市框架全面拉开,建成区面积达到45平方公里,是建区之初的6倍。城镇化率达到87.13%,走在广西前列。
环境空气质量连续多年排自治区前列,主要河流地表水考核断面水质达标率100%,区级及以上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100%。今天的港口区,美丽与发展双赢,绿水与青山同在,“城在海中,海在城中,人在景中”的宜居、宜业、宜游全海景现代化生态海湾城区正在散发绚丽光彩。
乡村规划建设、生态建设和乡风文明建设水平全面提升,农村交通和生产、生活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扎实推进村容村貌改造提升示范工程,打造九龙寨、山新、大龙口、三角井等一批生态宜居示范村屯。建立健全保洁工作长效机制,实现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荣登2022国际候鸟(大湾区)避暑康养小城百佳榜,企沙镇牛路村入选全国文明村、2022年中国美丽休闲乡村、自治区乡风文明建设示范村。
(蔡欣宁 苏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