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生活节奏加快、社会竞争压力加大,人的焦虑症、抑郁症、失眠障碍等常见精神障碍及心理行为问题逐年增多,当你遭遇精神卫生问题,怎么办?精神障碍患者有哪些合法权益?11月24日,记者从自治区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了解到,《广西壮族自治区精神卫生条例(草案)》等多件地方性法规提请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审议。
不得非法限制精神障碍患者的人身自由
有关部门的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10月,广西在册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27.46万人,报告患病率5.45‰,涉及到20多万个家庭。《广西壮族自治区精神卫生条例(草案)》明确了精神障碍患者的权益保障保护,提出尊重和保障精神障碍患者的合法权益,其人格尊严、人身和财产安全不受侵犯,同时,这类群体的隐私权和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
草案规定,有关单位和个人要对精神障碍患者的姓名、肖像、住址、工作单位、病历资料以及其他可能推断出其身份的信息予以保密;不得歧视、侮辱、虐待精神障碍患者,不得非法限制精神障碍患者的人身自由。
草案明确政府部门、用人单位、学校、新闻媒体等在心理健康促进和精神障碍预防方面的职责。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将心理健康评估纳入居民健康体检项目范围。设区的市设立24小时心理援助热线,热线号码向社会公布。
这次立法,拟细化收治精神障碍患者的相关程序和措施,规范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服务和管理,减少肇事肇祸、致人死伤事件的发生。此外,通过以奖代补等方式,对履行监护职责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监护人给予补助,减轻他们的经济负担。
拟对犬只实施全面免疫
动物防疫不仅事关养殖业高质量发展,也事关群众的生命安全,现行的《广西壮族自治区动物防疫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于2013年1月1日施行,不少规定与上位法的规定已不一致,也与广西动物防疫工作不相适应。
市民带着狗狗到南宁市养犬登记“一站式”服务点办证。记者 卢荻 摄
这次提请审议的 《条例》修订草案,对动物疫病的预防和控制进行了明确规定。如明确,农业农村厅可根据动物疫病控制需要提出禁止免疫病种,报自治区政府批准后向社会公布,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对自治区政府规定的禁止免疫的病种实施免疫。
修订草案明确,通过道路跨省调运动物,应当从指定通道进入,未经指定通道检查盖章的,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接收。
近段时间,全国多地发生狗咬伤人的悲剧,南国早报“关注居民养犬”系列报道(点击查看此前报道)也对此进行探讨。打狂犬疫苗是预防犬只得狂犬病的有效途径,修订草案明确对犬只实施全面免疫,明确建立人畜共患传染病预防与控制合作机制。
加强网络涉毒监管
与传统毒品相比,新精神活性物质的成分和效果往往更加难以预测和控制,给人体健康带来了更大的风险。近两年来,一些不法人员或缺乏法律意识的人员,将含有新精神活性物质的饮料和保健品上网销售,网络上充斥各种真假难辨、鱼龙混杂的涉毒物质信息、广告。
11月1日,南宁禁毒办展示的仿真毒品模型。记者 卢荻 摄
《广西壮族自治区禁毒条例(修订草案)》提请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一审,自治区人大监察和司法委员会建议在修订草案中明确网络交易平台的披露和报告义务,加强网络涉毒监管。
在物流行业的禁毒管理方面,修订草案规定快递、物流、仓储等企业要加强对运输、配送物品的检查,落实收寄验视和实名寄递制度,发现毒品或疑似毒品,不得寄递、运输、仓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