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亟待建立高质量测评标准

汽车|来源:证券日报2023-12-18 17:46:03|网络编辑:王琳

  日前,某第三方评测机构举办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新能源汽车极限环境冬测,测试了在-40℃严寒情况下的混动车型纯电续航达成率,约20个车型参加测试。

  测试不仅切中了市场关切,满足了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真实性能的知情需求,也为车企改进产品和用户做出选择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但也遭到车企的联合质疑和抵制。笔者认为,这主要源于第三方评测机构存在两点天然劣势:

  一是公正性。目前,第三方评测机构不受我国现行的国家质量监督抽查、企业委托的检验检测管理。加之大多数第三方测评极易陷入利益关联的嫌疑,很难保证其公正性。

  二是专业性。第三方评测机构针对汽车性能的测评,应该遵循和参考相关国家或行业认可的标准,而事实上一些评测机构自设的测评方法可能缺失科学流程和认证步骤,因而专业性和普适性很难服众。

  不过,第三方测评在降低消费者搜索成本与辅助消费者决策,以及推动技术创新和标准研发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应予鼓励。但加快建立新能源汽车高质量测试标准同样刻不容缓,汽车行业监管机构、车企、测评机构和媒体应协力制定更加贴合用户实际应用场景、环境条件和工况条件的新能源测试标准,推动中国汽车行业高质量发展。

  首先,汽车行业健康发展需要建立一套科学、标准化的新能源汽车测评体系。标准的制定应经过严格程序的审查和认证,比如行业专家参与、技术论证、实验验证和公众咨询等。测评环节可由国家级专业技术机构、行业协会和工程学会以及第三方企业和机构实施。实施过程中应有专家学者及专业媒体参与,并在测评之后公布专家委员会名单,以确保测试标准及过程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公正性。

  其次,车企在为消费者提供符合标准的高品质产品的同时,应对正常的舆论评价持开放态度。现阶段,CLTC工况仍是车企技术开发的指挥棒,的确存在部分车企为了完成“应试”,开发出“高分低效”的车型,不仅带来了资源错配,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新能源技术升级和消费者使用体验。因此,第三方评测机构的介入作为监督和鞭策,会为中国汽车行业带来全新视角。车企应秉持着“严管是厚爱,监督促进发展”的心态,放平心态,接受监督。

  最后,所有参与汽车性能测评的机构和个人,应当意识到其对舆论引导的重要作用,并努力维护行业公正、公平的竞争环境。尤其作为知名机构和专业媒体更应认识到其舆论引导的责任,避免滥用影响力。

网友评论 [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网站简介 | About BBRTV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专题回顾 | 中文简体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Nam | ภาษาไทย

广西广播电视台 版权所有

广西壮族自治区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支持指导

广西广播电视台 主办

本网站由北部湾在线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