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支持房地产政策近期再加码。近日,住房城乡建设部召开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部署会,提出“抓紧研究并提出可以给予融资支持的房地产项目名单”。金融监管总局也召开会议称,“筛选确定可以给予融资支持的房地产项目名单,向本行政区域内金融机构推送”。除此之外,人民银行办公厅、金融监管总局办公厅还联合印发《关于做好经营性物业贷款管理的通知》,充分发挥经营性物业贷款作用,助力房企快速盘活存量资产,缓解资金链紧张。
实际上,自去年以来,金融机构对房地产的支持力度就不断加大。展望未来,业内人士认为,房地产项目“白名单”、经营性物业贷款等政策均有利于拓宽房企融资渠道,进一步满足不同所有制房地产企业的合理融资需求和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建立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是针对当下的市场情况,协调解决房地产融资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的一项重要举措,旨在促进金融与房地产良性循环。1月初,住建部联合金融监管总局出台了《关于建立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的通知》,近期两部门召开会议,对这一机制的落实进行部署。
住建部表示,各地要以项目为对象,抓紧研究提出可以给予融资支持的房地产项目名单,协调本行政区域内金融机构发放贷款,精准有效支持合理融资需求。金融监管总局也表示,对于符合授信条件的项目,要建立授信绿色通道,优化审批流程、缩短审批时限,积极满足合理融资需求。
“这鲜明地体现了要加大对房企融资的支持力度。未来,经营正常的房地产项目有望获得更多商业银行开发贷支持。对开发建设暂时遇到困难的,经过地方政府、房地产开发商和商业银行协调后,有望获得存量贷款展期等方式的流动性支持。”广开首席产业研究院资深研究员马泓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多地已就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的落实采取积极行动。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1月27日发布的《关于进一步优化我市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政策措施的通知》提到,“建立广州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与此同时,银行等金融机构也迅速跟进。中国建设银行表示,对于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推送的支持项目,将尽快启动业务流程,尽快提供融资服务,尽快实现建成交付;对于暂时困难但资金基本能够平衡的项目,贷款该延的延,该增的增,稳住资金链条,稳住施工进度,稳住市场信心。
房地产项目“白名单”可推动房地产企业和金融机构精准对接,提升金融机构支持房企的意愿。与此同时,政策近期也不断更新,增加房企资金融通渠道。
1月24日,人民银行办公厅、金融监管总局办公厅联合印发《关于做好经营性物业贷款管理的通知》。经营性物业贷款是商业银行现有的一类贷款品种,主要投向已开发完成并投入运营、可产生持续现金流收益的经营性物业资产,如商业综合体、购物中心、写字楼等。
业内人士表示,目前,大型房企多持有一些优质的经营性物业资产,但可获得的抵押贷款规模有限,且不能用于偿还房企债务。该政策出台有利于大型优质房企快速盘活存量资产,缓解资金链紧张问题。
在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特聘研究员任涛看来,近期密集出台的房地产金融政策亮点颇多,整体来看,政策更加突出各部门的协调配合,强调一揽子政策的集中联动实施推进,“一方面有助于充分挖掘房地产行业的新增融资空间,另一方面也有助于保护购房者合法权益。”他表示。
回顾去年,金融支持房地产力度不断加大。金融监管总局数据显示,2023年银行分别发放了3万亿元开发贷款和6.4万亿元住房按揭贷款,这两项加起来将近10万亿元。2023年银行投资房地产企业发行的债券金额比2022年增长了15%。此外,银行在2023年还向房地产企业提供了并购贷款、存量展期贷款,加起来超过1万亿元。去年12月,多家银行再次召开房企座谈会,听取企业诉求,提出具体举措,与部分房企达成银企合作协议和融资意向。
展望未来,马泓认为,未来将健全房屋全生命周期基础性制度,商业银行和金融机构可能会延长部分房地产贷款项目的借贷周期,将信贷周期从过往注重“前端”土地开发、开工、施工建设延伸至房屋竣工、交付及后期运营、维护阶段,更好地满足房企合理的融资需求,稳妥化解房地产领域流动性风险。
任涛表示,房地产企业与项目困局逐步缓释,为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争取了时间、创造了空间。我国房地产市场在供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的新形势下将逐步寻找新平衡点,并最终实现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的目标。(记者张莫 向家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