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百色:冬季鲜食玉米最高亩产2400斤 筑牢粮食安全“压舱石”

新闻眼|来源:广西广播电视台综合广播2024-02-17 09:53:53|网络编辑:夏汝

百色市气候独特,一直是全国南菜北运的重要源头基地。春节期间,位于右江河谷的田阳区那坡镇万平村万平屯的鲜食玉米种植地郁郁葱葱,长势喜人,丰收的喜悦扑面而来。

走进万平屯田间,一片生机勃勃,无论是新播种的幼苗,还是已经进入成熟期的大苗,正在迅速地生长着。

广西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唐照磊博士:“我们还是按照方案施高氮肥料,这个阶段的管理其实也是比较简单了,不需要去耗费太多的精力。

广西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的技术人员和百色市玉米研究所技术人员正在为当地村民进行技术培训指导。自2021年以来,广西农科院玉米研究所和百色市玉米研究所联合在当地推广鲜食玉米种植项目,将原本“水稻+番茄”的种植模式创新变成“鲜食玉米+水稻+番茄”的种植模式。

广西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唐照磊博士:“我们的目标就是通过这个种植模式把整个右江河谷的闲置农田充分利用起来,增加农民的收益。

2023年冬季,万平屯共种植鲜食玉米155亩,每亩亩产玉米鲜穗约1600-2400斤左右,最高亩产达到2400斤,平均每斤可售1.8-2元。

万平屯村民农忠敏告诉记者,万平屯这155亩的玉米主要是合作社来种植的,成熟以后便有公司上门收,一点都不愁销路,自己2023年在没有种植玉米经验的情况下都尝到了甜头。2024年还要继续改进提高种植技术,争取把亩产提高到2500斤,把这一产业做大做强。

田阳区那坡镇万平村万平屯村民农忠敏:“已经卖出去两批了,还有一批没有卖,如果(全)卖出去的话产值也有60多万左右。

近年来,百色市充分利用河谷气候丰富的光热资源、土地资源和水资源等优势,积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因地制宜发展冬春季农作物,创新轮作种植模式,推广带动种植鲜食玉米面积已达2万亩左右,切实筑牢国家粮食安全“压舱石”。广西翔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就是近年被吸引过来投资的公司之一,他们通过和当地种植“大户”、村民合作社等合作,提供技术、种子、收购销售等,最后利润分成,实现双赢。

广西翔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凌超辉:“根据市场的需求利用反季节种植,23年我在(百色)这边,春季的时候种了3000多亩(玉米),到了冬季(种了)4000多亩(玉米),经济效益应该有100来万。

(记者:裴文鹏)


网友评论 [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网站简介 | About BBRTV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专题回顾 | 中文简体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Nam | ภาษาไทย

广西广播电视台 版权所有

广西壮族自治区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支持指导

广西广播电视台 主办

本网站由北部湾在线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