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琴神奇“复活”!广西小伙复原宋代阮琴,再现乐府风流

广西新闻|来源:南国早报2024-03-01 10:39:45|网络编辑:李惠惠

因为一幅古画《竹林拨阮图》,90后广西小伙黎豪对中国古代乐器宋阮产生了兴趣,通过努力将其复原并获得国家专利。黎豪制作的宋阮不但登上过央视中秋晚会,如今还远销欧美国家。“古调何人识,初闻满座惊”,黎豪让古人用来弹奏乐府风流的阮,在广西有了传承和创新。

古画燃起少年复原心志

“掩抑复凄清,非琴不是筝。还弹乐府曲,别占阮家名。”白居易在诗中对阮的琴声描写,令世人对这一乐器产生无限遐想。阮不像古琴那么凄清,也不似秦筝那么浑厚,弹奏起来别有一番风味,在古代被士大夫视为心爱之物。如今,阮主要作为民族乐团里的伴奏出现,知道阮、了解阮的人并不多。

\

黎豪在工作室展示阮琴。记者 尹世斌 摄

黎豪大学期间就加入过民乐社团,接触过阮。工作后,他业余爱好是研制乐器。一次偶然的机会,黎豪看到了南宋的一幅古画《竹林拨阮图》,画中古人拨阮奏乐的场景,仿佛能让观者感受到洋洋盈耳的琴声。宋阮那修长、清冷的造型,又与现在存世的唐阮有所不同,“我要将这一颗中华明珠‘复活’。”黎豪复原宋阮的心志被激发了。

\

黎豪仿制的阮,外观上与古画上的十分接近。记者 尹世斌 摄

查阅大量资料后,黎豪发现,复原宋阮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跟有实物流传千年至今的唐阮不同,宋阮并没有任何实物传世,后人只能从古画中观其身影。目前,国内几乎没有人对宋阮进行复制还原。唐代的阮,有两面保存完整的文物藏于日本,国内基本绝迹。黎豪托朋友多方搜寻唐阮的图片,包括造型、尺寸等数据资料,再自行研究。

反复研制再现历史遗音

“唐阮和宋阮有很大的区别。”黎豪说,唐阮的造型圆润,颜色鲜艳,外形装饰华丽,多有宝石镶嵌。而古画上留存的宋阮,造型相对纤细,线条流畅,造型简朴,多以黑色为主。这些差异,让黎豪无法以唐阮作为参照物复原宋阮。他只能把画中古人抱着宋阮的画面裁剪出来,扩成真人大小,再从多角度对比,取出近似的尺寸参数。

\

黎豪与他仿制的唐阮、宋阮在一块。记者 尹世斌 摄

“选良材,用深意,五百年,有正音”。黎豪说,一把好的乐器,要用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木材制作,才能确保弹奏的声音稳定性强,通透圆润。这样的木材如今已是“一木难求”,为了找到合适的木材,黎豪四处寻访,有时还会爬上一些废弃老房子的房梁取材,只因“老木板的水分已干透,适合做琴身,不易开裂”。还有一次,因制作材料缺乏,他急中生智把家中使用多年的筷子也用上了。废寝忘食的他,直到想起来要吃饭时,才发现没了筷子。

\

黎豪在工作室仿制阮。记者 尹世斌 摄

解决了琴身问题,宋阮的声音又该如何调试?黎豪参考唐阮的试奏录音,以及诸多专家对唐阮定弦的研究,经过反复对比,最终采用适配粗细的传统蚕丝弦,得到了自认接近古貌的宋阮声音。

\

黎豪认真调试阮。记者 尹世斌 摄

选材、斫制、上漆、调音,整个过程有近百道工序,一凿一斧中,都需要黎豪的细细打磨,直至能够展现出历史的遗音。

文化传承穿越千年时光

在黎豪的制作间里,摆放着金丝楠木、鸡翅木、红木等不同材质、颜色、尺寸的宋阮半成品。“这把阮琴弦调不好,琴弦的粗细、材质、长度对音色都有影响;这把阮的琴头长度不合适,导致整个琴身不协调……”这两年来,黎豪先后研制了40多把试验品才得出最后成品,“每一把都是进步”。

\

黎豪在工作室忙碌。记者 尹世斌 摄

去年,国内著名国风乐团自得琴社联系上黎豪,租借了他的一把宋阮,把宋人饮酒奏乐的场景搬上了央视中秋晚会的舞台。在这之后,黎豪收获了不少关注,现在他平均每月能收到10个制作订单,“我的作品主要是在欧美国家的华人圈受欢迎,现在的留学生很喜欢带着这些古乐器外出演奏,向世界展示中华传统文化”。

为了能让宋阮变得更实用和易于推广,黎豪还在宋阮上加入了更多设计,并为其中的直头阮琴申请了国家外观设计专利。未来,他还考虑将广西元素与宋阮结合到一起,“百色苗族的月琴就由阮演变而来,以后我可以在宋阮的外观上加入广西元素,如贴上壮锦、坠饰挂绣球等”。(记者 刘豫 梁雅佳 尹世斌)

网友评论 [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网站简介 | About BBRTV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专题回顾 | 中文简体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Nam | ภาษาไทย

广西广播电视台 版权所有

广西壮族自治区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支持指导

广西广播电视台 主办

本网站由北部湾在线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