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辟鸿蒙,谁为情种?都只为风月情浓。”这是《红楼梦》原著中警幻仙子十二支曲的引子,也是青春版·赣剧《红楼梦》的开篇唱词。伴随着迂回悠扬的青阳腔,在一片极为开阔简约的写意舞台上,宝玉和众金钗从舞台两侧缓缓登场,他们相遇、相交,又相错,似有无限爱恨纠缠,又终归天地苍茫。这场兼具古典韵味、地域特色和当代审美的青春戏曲,也由此拉开序幕。
赣剧是江西最有代表性的地方剧种,青春版·赣剧《红楼梦》在导演张曼君带领的豪华主创团队创作下,走出了一条别具一格的创新之路。编剧罗周采用“四折二楔子”的传统戏曲结构体制,通过“结社”“兴社”“衰社”“散社”四折和“元春省亲”“宝玉受笞”两个楔子,对应大观园中从聚众结社到离散分别之流变,将宝黛爱情、贾府兴衰乃至人情冷暖融入其中,同时嵌入木石前盟、金玉良缘、共读《西厢》、黛玉葬花、宝玉挨打、刘姥姥游大观园等原著中脍炙人口的情节。导演张曼君在时空叙事上又进行了诸多创新性探索,这一切都让观众觉得既熟悉又新颖。
对《红楼梦》经典情节去繁就简不做过多赘述,而是以创新角度和手法进行当代解读,是青春版·赣剧《红楼梦》的一大特色。“钗玉完婚”一场戏,宝玉在发现“调包计”后逃婚遁走,编剧导演以独特视角将叙事重心转移到宝钗身上,让扮演宝钗的演员以大段唱腔控诉出被“金玉之说”摆弄命运的愤恨,也让观众深刻感受到宝黛钗都是这场悲剧的受害者。“黛玉焚稿”一场戏,则由坐在前方的黛玉与其身后的众金钗一起完成。她们集体烧掉的是每个人的诗意人生和鲜活的生命,也正应和了太虚幻境中“千红一窟(哭),万艳同杯(悲)”谶语,给人更加强烈的心灵震撼。
著名舞美设计师刘杏林、灯光设计师邢辛为赣剧《红楼梦》设计的舞台简约而不简单。绝大多数场景都是淡雅纯色背景,辅以冷月、枯枝、点染墨迹,再配以冷色调灯光,给整台作品定下了空灵悲凉氛围。舞台上还通过不断变换位置的“两扇门”,如同取景框般呈现出层次分明、变化多样的空间,不仅拓展了传统戏曲舞台表现形式,突出了演员的表演,也给观者增加了更多想象的空间。
传统戏曲中,常以“一桌二椅”表现虚拟性和假定性,赣剧《红楼梦》则创造性转化为带有当代装置艺术特色的“一桌多椅”。作诗结社或繁华盛宴时,红楼群芳端坐椅上,“鲜花着锦,烈火烹油”之处,衣香鬓影,欢声笑语;贾府抄家时,人去楼空,椅子们也都被掀翻,最终只余“食尽鸟飞、茫茫白地”的一片空寂。
在音乐和唱腔设计上,剧中既有赣剧弋阳腔、青阳腔的传统曲牌“驻云飞”、“江儿水”、“香罗带”、“新水令”等唱腔、帮腔的大量运用,又融入了符合剧情发展的创新音乐,还有听上去与87版电视剧《红楼梦》近似的旋律,对“十二金钗”的运用还融入了西方戏剧中的“歌队”手法,这些都不仅丰富了作品的艺术表现力,也为当代观众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审美体验。即便以往并不了解赣剧的观众,欣赏起来也没有障碍。
青春版·赣剧《红楼梦》之所以是青春的,不仅因为演员阵容青春,也不仅因为剧中呈现了诗意青春的力量,更因为整体创作为经典名著和古老赣剧赋予了青春的想象和时代的色彩,使其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和吸引力,也为传统文化的守正创新做出了新的探索与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