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南宁讯 (记者/吕欣)3月13日,广西“希望科学+基金”捐赠仪式在南宁举行。广西科技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教师陈宇良向广西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捐赠100万元用于设立“希望科学+基金”,自2024年起每年捐赠10万元,持续10年。该基金秉承“科技梦,少年始,希望行”公益理念,计划通过发放助学金、开展科普公益课堂、推动青少年科普阅读、举办科技夏令营等多种形式,传播科学精神,提高科学素养。
家庭困难、品学兼优的陈宇良2013年获得广西希望工程“广西青年英才助学金”资助,于2018年取得中美联合培养博士学位。之后他回到母校广西科技大学工作,不仅取得了丰硕的学术成果,还成长为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副院长。
多年来,陈宇良在经济上连续资助了38位贫困学子,每月工资一到就给困难学生汇出助学金,这是他雷打不动的习惯。在广西科技大学工作5年以来,陈宇良在两个博士后流动站优秀出站,主持了两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多项省部级项目。作为硕士生导师,他培养资助了多名品学兼优的学子,指导毕业的11名硕士研究生中有10人继续攻读博士学位、1人在高校任教。
陈宇良是广西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博士研究生刘志华攻读硕士研究生时的导师。“一件红色外套,从我读研究生到我读博士,陈老师一直穿着。他的生活很简朴,做这样的捐赠,我觉得他特别勇敢。”刘志华介绍,同样出身贫困的她不仅在生活上得到老师和师母的关照,在学业上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更重要的是陈宇良老师让她被选择的人生有了选择权,也让她实现了更高的人生目标。
广西希望工程办公室副主任、广西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秘书长苏瑜表示,希望工程项目不仅改善生活,更塑造价值观,使受助生普遍拥有强烈的责任感。在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对希望工程品牌影响力评估报告中,关于受助学生的相关数据显示,92.2%的受助生表示,受资助的经历对自己今后参加公益活动有影响;77.6%的受助生表示希望工程的资助使自己有了责任感。“希望工程是爱心的传递者。”陈宇良给自己定下“十年反哺之约”,今年通过广西“希望科学+基金”实现。
科学精神是教育部确定的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当中必不可少的内在品质。目前,我国东西部青少年的科学素质差距较大并持续扩大,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公民科学素质差距依然明显。苏瑜说,广西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与陈宇良博士经过认真考察与论证,决定从提高青少年科学素养入手,成立专项基金,在帮助青少年提升科学兴趣、学习科学知识、享受科学体验方面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苏瑜表示,广西“希望科学+基金”设立之后,广西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将与陈宇良博士共同努力,积极壮大基金,尽快为基金申请公募;聚合自治区科协等资源,带动更多力量参与相关主题活动;延续“公益资助+政府配套+志愿者参与”新时代希望工程资助体系,构建良好的科普生态,让多元主体共同协作,齐心协力做好青少年科普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