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4日,记者从自治区公安厅了解到,今年以来,全区公安机关联合各级各部门全面加强打防管控宣等各项措施,推动电信网络诈骗发案同比下降40.3%、损失金额同比下降49.3%。广西各级反诈中心共为受骗群众成功止付涉案资金7.85亿元,预警劝阻潜在受骗群体143万人次,避免群众损失5510万余元。
目前,电信网络诈骗案件依然多发,根据公安部的统计,共有仿冒身份类、购物类、活动类、利诱类、虚构险情类等60种典型网络诈骗手段。“现在的电信网络诈骗通过科技化伪装,整个诈骗过程是无感的,甚至都不用受害人操作转账。”南宁市公安局反诈中心民警介绍,有些群众对于电诈的认识,还仅仅停留在“猜猜我是谁”的骗术。
尽管反诈骗的呼声日益高涨,但仍有很多人防范意识不强,甚至认为自己永远不会被骗。还有群众在遭遇电信网络诈骗时,即便民警和家属反复劝阻、提醒,仍执意按照骗子所说的转账汇款。透过一个个发生在身边的真实案例,警方提醒广大市民群众,电诈近在咫尺,增强防范意识刻不容缓。
案例1:兼职刷单被骗巨额“履约金”
3月5日,南宁市西乡塘区某高校研究生小覃,在刷抖音时点开了一条兼职内容的评论区,加入“抖音百万任务粉丝群”,并根据群“管理员”引导,下载了一个App,通过做小任务的方式,赚取相应任务本金20%的佣金。
一开始的几单小任务,小覃均获得了稳定返佣100至300元不等,但随着小覃的“任务金额”越来越大,“系统”提示小覃操作失误,需要连续缴纳“保证金”“履约金”等,最终被骗118万元。
警方提醒:
刷单返利类案件为近期高发,占今年以来广西电诈案件的40%以上。网络刷单本身就是违法行为,不要轻信网络上“高佣金”“先垫付”“做任务”等兼职刷单信息,所有让你垫资转账做任务的行为,都是诈骗!
案例2:“中奖”包裹暗藏陷阱
1月12日,南宁市西乡塘区的罗女士收到一个从深圳寄来的陌生快递。在打开包裹后,罗女士发现包裹里有一张“抽奖卡”,上面还有幸运刮奖区,奖品则有手机、洗碗机、扫地机器人、空气炸锅、水果等。
抱着试试看的心理,罗女士扫了抽奖码,发现自己中了五等奖,并在联系“客服”后成功领取了一份免费水果。罗女士对这名所谓的“客服”更加信任,遂在其引导下通过公益竞猜的刷单方式赢取返利,最终被骗50.5万元。
警方提醒:
诈骗分子通过非法获取寄递信息,采取广撒网的方式给被害人邮寄“中奖”包裹,并通过一系列话术诱骗被害人进行“刷单”“填报个人信息”等操作,一步步将被害人引入陷阱。
日常生活中,若是接到自称“客服”的电话,务必到官方平台核实,对来路不明的二维码慎重扫码,特别是有明显诱骗特点的“抽奖券”“好评返红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