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5日,自治区民政厅召开2024年广西清明节主题宣传活动新闻发布会,介绍全区殡葬改革和服务管理工作、2024年清明节主题宣传活动等内容。
记者从会上了解到,2023年,广西民政部门不断深化殡葬领域改革,推进移风易俗,保障群众“逝有所安”;殡葬服务设施建设扎实推进,殡葬行业服务水平不断提升。
自治区民政厅联合自治区财政厅出台《广西农村(乡镇)公益性公墓(骨灰堂)建设示范点奖补办法》,对确定为示范点的农村公益性公墓(骨灰堂)奖补50万元,乡镇公益性公墓(骨灰堂)奖补100万元,示范带动农村地区公益性安葬设施建设,补齐基层殡葬服务短板弱项。2023年,新建的扶绥县殡仪馆投入使用,建成钦州市本级和平果市2个公益性公墓。
自治区民政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潘志武:“2023年全区共安葬骨灰2524具。在北海开展骨灰撒海活动,撒放骨灰882具。节地生态安葬数量逐年增多,影响范围不断扩大,越来越为群众所接受和认可,有力推动了绿色殡葬改革。 ”
今年3月28日,自治区民政厅将在南宁、柳州、桂林、梧州、北海等12个市(县)统一举行第十二届广西节地生态安葬活动,主会场设在百色市,截至3月24日,群众报名参加花坛葬的骨灰数量1889例。
为保障群众祭扫服务保障工作,各级民政部门将在清明节期间安排24小时专人值班值守,随时应对突发事件。同时,积极创新服务模式,推进“互联网+殡葬服务”,引导树立移风易俗新风尚。
自治区民政厅社会事务处处长杜波:“通过‘广西殡葬之窗’微信公众号等平台,提供优质网络祭扫服务,有效满足群众祭扫需求。各祭扫服务机构将组织开展‘无烟陵园’‘鲜花换纸钱’‘鲜花换爆竹’‘丝带寄哀思’‘时空信箱’等活动,引导群众选择文明低碳祭扫方式,抵制低俗祭祀用品和封建迷信行为。”
(记者:黄晓蓉、邓俊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