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也是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广西民族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批示,称赞广西是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勉励广西巩固发展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良好局面。
一直以来,广西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广西重大方略要求,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共建共享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共同富裕幸福家园、守望相助和谐家园、宜居康寿美丽家园、边疆稳定平安家园。
从今天起,本网聚焦“五个家园”建设,推出广西加快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系列报道。
百色靖西市龙邦镇护龙村在中国与越南的交界处,不少村民家的窗户下就是国境线,村里每家每户房前屋顶迎风飘扬着五星红旗,因此成为远近闻名的“国旗村”,近年来,护龙村以“国旗工程”为抓手,常态化开展“爱国旗护界碑”主题教育。
百色靖西市龙邦镇护龙村村党总支部书记麻元波:“五星红旗飘扬在边境线上,更重要的是激励边境居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增强大家的爱国主义(教育)和国防意识。”
“国旗工程”是广西在全国首创的爱国主义教育品牌,全区1513个国旗工程点覆盖陆海疆一线,成为新时代广西各族人民守好祖国南大门的亮丽风景线。
爱国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则是中华民族精神共同体的价值基石,是各民族团结进步的精神纽带。党的十八大以来,广西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加强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桂林市回民小学是全区首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试点学校,在学生学习成长的全过程,都融入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桂林市回民小学校长莫姿艳:“学校建设了爱国主义展厅,引导广大师生在学习‘五史’知识和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过程中,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
据了解,像桂林市回民小学这样的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示范学校,广西先后创建了100所,此外还创建了156所民族文化教育示范学校、100所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教育示范学校以及23所红军小学。
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在扎实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的过程中,广西始终把推进民族文化繁荣作为主要内容,大力发展民族文化。
2021年5月,壮族的天琴艺术成功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今年3月22日,在崇左市太平古城街区,一场由12名少女组成的天琴弹唱团的“快闪”活动,成为了当晚的热点。
玎珰天琴弹唱团团长党婉尹:“为了让天琴弹唱后继有人、发扬光大,我们精心挑选了18名小学女生,组成了这支少女天琴弹唱团,家长和老师都很支持。”
广西“三月三”即将到来,广西南宁桂衣民族服装有限公司负责人、总工艺师郑文银明显更忙了。
郑文银:“我们接到了不少来自海内外定做民族服饰的订单,产品远销新加坡、印度等国家和地区。我们公司立足当地特有的民族文化,吸收了近200名各族同胞就业。”
今年2月,郑文银公司的隆林壮族三层楼服饰制作技艺传承基地成功入选自治区非遗形象体验店。据了解,广西现有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1115个;其中“壮族霜降节”“六堡茶制作技艺”“瑶族油茶习俗”3个项目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铜鼓文化(河池)生态保护区于2023年7月入选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成为广西首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广西非遗保护中心振兴发展部部长李宁:“这些文化遗产一旦资源化,就成为经济要素,是流动的、共建的、共享的。这是一个不断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过程。”
目前,广西正在建设各民族共享共乐的精神家园,努力建设具有时代特征、广西风格、和谐兼容的民族文化强区。近年来,我区深入挖掘民族文化内涵,创作了一大批富有民族性、地域性、时代性的艺术精品,文学桂军、漓江画派、八桂书风和“刘三姐歌谣”等特色文化品牌影响力持续壮大。
广西社科院党组书记、院长陈立生:“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既要做看得见、摸得着的工作,也要做‘润物细无声’的事情。自治区党委部署建设‘五个家园’,同时把‘精神家园’摆在首位,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和对广西重大方略要求,把准把住了新时代壮美广西建设的生命线和幸福线。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对于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全区各项工作的主线、作为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根本方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记者:陶启堂 通讯员:李晓璇、韦雪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