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贺州预制菜叫响粤港澳大湾区

广西新闻|来源:新华社2024-05-21 09:43:03|网络编辑:罗娴子

裁切清洗、烹煮调味、真空装袋、高温杀菌,一份份芋头扣肉预制菜制作完成后,很快被运往粤港澳大湾区,满足食客的味蕾。

广西贺州市毗邻粤港澳大湾区,其预制菜产业在大湾区市场的巨大需求带动下逐步兴起,成为当地推动农业产业提质增效的有益尝试。

在贺州市八步区铺门镇浪水村,时值丝瓜、毛节瓜等农作物的采摘期。俯身进瓜架,捋开叶片,快速旋拧、装筐,44岁的侯慧敏正在田地里跟雇工一起采摘毛节瓜。

侯慧敏创立的贺州市洋皓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主要生产供应粤港澳大湾区的蔬菜。“毛节瓜田间管理规范严格,产品安全质量有保证,通过直供通道今早摘的瓜晚上就能到达香港。光我们一个基地,现在每天能运送1万多斤毛节瓜。”侯慧敏说。

当前,贺州已建立供港蔬菜专业运输队伍300多支,贺州农产品3.5小时即可直达大湾区市场。目前,贺州已创建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52个、供港澳蔬菜备案基地18个。

贺州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日照充足,雨量丰沛,气候和土壤条件适宜发展蔬菜种植产业,已建成7000多亩的标准化温室蔬菜大棚。2023年,贺州蔬菜产量达281.45万吨。

“近年来,贺州瞄准大湾区市场,推进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为预制菜产业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贺州市农业农村局总农艺师胥宇建说。

在贺州市顺来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芋头加工车间内,村民们动作娴熟地裁切清洗芋头,并将传送带装得满满当当。“通过返聘务工、产业带动等模式,我们的预制菜产业已带动800余人就近就业。”该公司董事长彭上坚说。

2023年,贺州包含预制菜产业在内的农产品加工产业带动普通农户7680户、脱贫户651户参与,带动就业2756人。

从田间到餐桌的重要中间环节是食品加工。在贺州全德食品科技有限公司的生产间内,清洗切好的五花肉、贺州香芋等新鲜食材被分批送上传送带,经厨师烹制,再经真空包装和低温保存,最后经高温灭菌制成预制菜。

该公司品控部主管廖英祥说:“经高温灭菌的预制菜,无需添加任何防腐剂。”

随着预制菜与人们生活方式的融合度不断增强,消费者对预制菜的安全标准及监管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

2023年,贺州发布预制菜地方标准《黄田扣肉烹饪工艺技术规程》,规定黄田扣肉烹饪各环节的操作指南及技术要求。同时,贺州市市场监管局对预制菜生产企业的原料来源、制作过程、运输销售进行全流程监管。

“此类标准的发布实施,不仅规范了企业的生产和供应链管理,对加快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产业优化升级也起到促进作用。”贺州市市场监管局食品生产科科长陈南说。

经过高标准制作、监管的预制菜,不仅摆上国内餐桌,还远销海外。

“我们依托原有的芋头产业开发了芋头扣肉等一系列特色产品,在荷兰、美国、加拿大等国都设有海外仓,全程冷链出海。”彭上坚说。

“当前,一些消费者对预制菜仍存观望心理,需进一步提高安全标准、强化安全监管。”贺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副局长莫苏正说,促进现代农业与食品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贺州的预制菜产业正走上一条以资源换产业发展的有效道路。

网友评论 [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网站简介 | About BBRTV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专题回顾 | 中文简体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Nam | ภาษาไทย

广西广播电视台 版权所有

广西壮族自治区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支持指导

广西广播电视台 主办

本网站由北部湾在线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