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自贸试验区改革试验田收获新“丰”景

泛北新闻|来源:广西日报2024-05-30 15:34:06|网络编辑:夏汝

制度创新,是自贸试验区建设的核心任务。近年来,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简称广西自贸试验区)聚焦面向东盟、服务西部陆海新通道、沿边开放三大特色,积极开展差异化探索和特色制度创新,改革试验田收获新“丰”景,已探索形成5批共169项自治区级制度创新成果在全区复制推广,其中54项全国首创。

广西自贸试验区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在推动贸易转型升级和通关改革创新方面先行先试,形成了一批制度创新成果和改革试点经验。今年初,自治区政府发出通知,要求复制推广广西自贸试验区第五批自治区级制度创新成果,释放改革创新红利,助力我区外向型经济高质量发展。

A 打通堵点 物流运输更畅通

近日,位于南宁综合保税区的广西绿港跨境电商监管中心,一派繁忙景象,工作人员忙着卸货、分拣、整理打包,货物过机查验后快速清关,准备发往海外市场。

随着RCEP政策红利不断释放,我国面向东盟的跨境电商交易规模不断扩大,亟须打通多式联运堵点,提升货物流转效率。

为畅通跨境电商商品陆铁联运通道,国铁南宁局联合南宁邮局海关,实施出口跨境电商商品海关监管与铁路安检平行作业改革,制定铁路混装跨境电商“负面清单”,经铁路运输的混装货物在南宁综保区完成集货、配载、安检、通关等流程,减少二次仓储、换柜等环节与费用,提升南宁综保区跨境电商出口竞争力。

“以前一个集装箱只能装一个品类,现在通过铁路安检前置既解决货物混装问题,还节约50%开箱、查验时间,大大提高了报关效率,同时节省吊柜费等物流成本。”广西绿港跨境电商监管中心业务负责人卢裳健介绍说。

跨境电商对货品通关时效要求较高,如何缩短转关流程,让物流跑出加速度?

广西绿港跨境电商监管中心协同南宁邮局海关在转关环节进行业务创新,实现南宁综保区与南宁空港区联动“无感式”转关模式,全程转关无纸化作业、电子关锁自动解锁、转关数据自动核销等,在非海关作业时间也能正常入仓进行货物装上飞机前的准备工作,有效保障了跨境电商货物与航班对接的稳定性,大幅提升了货物运输时效。

针对市场痛点堵点,广西自贸试验区南宁片区大力推动贸易便利化改革,培育发展贸易新业态,跨境电商进出口额超5亿元企业14家,近5年跨境电商进出口增长达20倍,业务量占广西80%以上,面向东盟的跨境电商产业集聚区正加快形成。

B 改革升级 口岸通关更高效

满载进口铅锌精矿的集装箱货轮在钦州港靠岸后,经汽车运输直达货主企业的仓库,海关工作人员上门为企业办理货物通关业务——这种集装箱矿产品“口岸直提,属地施检”的创新监管模式,受到市场欢迎。

过去,企业进口集装箱矿产品必须在口岸逐个开箱、掏箱取制样,并进行现场检验检疫后才能放行。受口岸场地、作业等条件限制,这一环节需要7天至15天。

广西自贸试验区钦州港片区结合企业诉求,选取代表性企业对从钦州港进口的铅精矿、锌精矿开展集装箱矿产品优化检验监管创新试点,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实施改革后,进口集装箱矿产品口岸通关时间从实施前的7—15个工作日缩减为2个工作日,每个集装箱能节省港口杂费、利息、损耗近2000元,为试点企业节约了生产经营成本。

为助推中国—东盟(钦州)水果交易中心建设,近期,海关总署出台了支持广西建设进出口水果交易中心9条措施,并支持在钦州港口岸建成了全国首批有害生物初筛鉴定室。

“为提振企业发展信心,服务保障好水果快速通关,我们向企业承诺‘027’通关目标,即无查验指令直接通关零等待、查验无异常2小时内通关、需熏蒸除害的水果7小时内通关。”钦州港海关综合业务科科长常朋表示。

今年前4个月,钦州港海关共监管进口水果5987.2吨,同比增长7.3%,主要来自泰国、印度尼西亚等东南亚国家。

在友谊关口岸,中国籍跨境货运车辆及驾驶人员经边检机关审核备案后,免填机动车辆出入境查验卡,只需刷证件、按指纹15秒左右即可快捷通关……

为提高通关效率,崇左片区持续探索通关信息化应用新模式,在全国率先推行“一次备案+快检快通”无接触通关模式,单车检查时间由以往1分钟左右压缩至15秒以内,减少75%。

C 简政放权 航运政务服务更协同

近年来,广西自贸试验区围绕航运服务进一步简政放权,在船舶相关审批服务、检查服务、监管服务、航行服务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新的探索,提高了港口营运效率,助力航运能级提升。

钦州港片区针对船舶代理办证难、跑腿多的实际情况,推行海港口岸搭靠外轮许可和上下外轮许可审批签发流程改革,实施“线上+线下”24小时审批服务,有效提升了经营主体获得感和群众满意度。

改革后,用户在提交申请后即视为边检已受理行政许可申请,国际船舶作业候时由原来平均每次2.5天减少至1天以内,极大缩减了用户候审时间。

近日,一艘从印度尼西亚驶来的巴拿马籍“朱丽娅”轮装载7万吨煤炭,缓缓靠泊钦州电厂码头,实现抵港即作业。

一艘7万吨级的煤炭运输船完成码头卸煤作业需要4天左右,在港滞航费用一天约10万元。为减轻企业负担,钦州保税港区出入境边防检查站创新建立重点外贸运输企业通关联动机制,对运载重点大宗货物的国际航行船舶开设“加速带”通道。

针对运输金属矿砂、煤炭、大豆、石油等重点大宗货物国际航行船舶,实行24小时预检信息审核执勤制度,优化查验流程,在预检无误的情况下,允许到港后直接作业,并实行短时靠泊手续“一次办”、边检行政许可“快捷办”、边检行政许可“一证通”等便民惠企措施,实现了入境、作业、出境的全流程提速。

近日,《自由贸易试验区跨境服务贸易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2024年版)正式施行,将过去分散在各个具体领域的准入措施,以“一张单”的方式归集列出,同时明确清单之外的领域,按境内外服务及服务提供者待遇一致原则实施管理,为下一步更好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奠定基础。

广西自贸试验区工作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表示,将聚焦“自由便利”开展差异性探索,持续深化贸易便利化改革,加快发展跨境电商、边民互市贸易、保税混矿、保税维修等业务,深入实施自由贸易试验区版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不断增强广西对外贸易综合竞争力。(记者 周红梅 通讯员 钱晶晶)


网友评论 [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网站简介 | About BBRTV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专题回顾 | 中文简体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Nam | ภาษาไทย

广西广播电视台 版权所有

广西壮族自治区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支持指导

广西广播电视台 主办

本网站由北部湾在线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