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织紧 织密 织牢水生态环境“保护网”

新闻眼|来源:广西广播电视台综合广播2024-06-12 08:53:26|网络编辑:杨琪玉

在水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过程中,桂林市坚持系统治理、源头治理、综合治理,从顶层设计加强立法到实践层面的制度创新,从源头截污到全流域修复,从科技赋能到全民共治,不断织紧、织密、织牢水生态环境“保护网”。

清晨,桂林漓江风景名胜区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支队一大队教导员彭立力和同事们登上执法快艇,开始了一天的巡逻工作。进入禁渔期后,非法捕捞成为重点打击对象。执法支队采取“白+黑”常态化巡查,通过“水上查+陆上堵”方式,运用“科技+人力”手段,对重点水域持续开展联合执法专项行动,严厉打击电、炸、毒鱼等违法行为。

彭立力:“他喜欢在夜间开展非法的活动,那么我们就错时上班,灵活地安排人员在晚上进行巡查。同时,跟公安渔政保持联动机制,形成合力,一起对这个非法捕捞行为进行打击。

除了现场巡逻,漓江治理越来越注重科技赋能,将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现代科技与漓江生态保护行动融合。在数字漓江5G实时监管大厅,这里正利用数字漓江5G实时监管平台,对漓江全流域、全天候、全方位监控。

桂林市生态环境局水生态环境科科长汪娟:“这个水质自动站一共能分析15项水质监测指标,这些数据每4小时更新一次,传输到我们的水质自动监测平台,让我们能够实时掌握漓江的水质情况。

如今的百里漓江,鱼翔浅底、水清岸绿,漓江的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通过努力,漓江干流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水质长期保持II类以上,地表水水质达标率和集中式饮用水源达标率均达到100%。

桂林市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熊小斌:“我们持续推进全市水质提升工作,全面排查整治入河排污口,提高污水集中处理能力,加快县乡、园区污水处理设施和污水管网提升建设,加强农药化肥用量管控,推进水域综合治理,全力打好‘净水、补水、壅水、引水组合拳。

(记者 董杰/桂林台记者 金梦)

网友评论 [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网站简介 | About BBRTV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专题回顾 | 中文简体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Nam | ภาษาไทย

广西广播电视台 版权所有

广西壮族自治区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支持指导

广西广播电视台 主办

本网站由北部湾在线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