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龙超”,下一个“村超”?

国内新闻|来源:新华网2024-06-13 09:29:28|网络编辑:夏汝

  今年端午假期,广东佛山南海的龙舟赛又火了,被称为“水上F1”的叠滘龙舟引得万人空巷,连续霸榜短视频平台,而女子龙舟赛、半山龙舟赛和龙舟马拉松也火热“出圈”。据统计,端午节期间南海龙舟相关赛事在全网吸引了超35亿人次观看。

  今年,“中国龙舟运动之乡”佛山南海打造了“龙超”系列赛事,覆盖全区7个镇街,从年头持续到年尾的55场龙舟比赛,在端午节达到了高潮——围绕着充满速度与激情的赛事,是游客的独特体验,是爆满的酒店和饭店,是村口早早售罄的柠檬茶小摊……这一切似曾相识,“龙超”凭什么能火?它又能否成为下一个“村超”?

  定位

  南海龙舟赛的“火中之火”莫过于叠滘龙船,蜿蜒的河涌两侧被挤得密不透风,人群头顶上一片密密麻麻的手机,人均胳膊都要伸长五厘米。

  在宽度仅有3至6米的S形水道,一条长25米的龙舟满载40余人,“丝滑”地漂移过弯。虽然满头大汗,被人群挤得喘不过气,但观者无不大呼过瘾。

  “宁可煲烂,不可扒慢”——就算撞烂,也不减速,这是叠滘龙舟的口号。虽然是一项群众体育赛事,其技巧性之强,竞争之激烈,却属独一份。叠滘龙船的赛事定位,就是速度与激情。

  中国龙舟协会主席范广升在现场观赛后感慨道:“叠滘这个水道窄弯多,而叠滘人发明这个用漂移的方式来划龙舟,就体现了叠滘人不怕困难、迎难而上、积极进取的精神。同时这也是龙舟同舟共济、奋勇争先、顽强拼搏精神的体现。”

  事实上,叠滘龙舟在去年就已经爆火,在热点切换频繁的当下,今年能维持热度甚至更进一步难度不小。对组织者来说,必须提升赛事的关键变量,才能对抗递减的边际效应。

  对于叠滘龙舟这样拥有很长历史的赛事来说,多年以来各条赛道和各支队伍的最佳成绩水平趋于稳定,提高赛事成绩可谓难上加难。而在今年,多个赛道、多支队伍的历史最好成绩被打破,有队伍的成绩提升更是超过了5秒。经历了去年的火爆,参赛队伍今年在训练和比赛中投入更多,因此比赛的激烈程度也更上一层楼。

  数据会说话:今年叠滘龙船漂移赛圣堂赛区,冠军村头四坊龙船队的成绩是3分01秒29,亚军澳边圣塘墟龙船队为3分01秒40,季军东胜三余堂龙船队为3分01秒80,第一名和第三名差距仅仅半秒——“水上F1”名不虚传。

  品味

  今年火了,明年怎么办?端午火了,之后怎么办?节日火了,平时怎么办?

  南海区打造的“龙超”系列赛事正是为了解答这些问题。“龙超”赛事覆盖全区7个镇街,从年头持续到年尾共计55场龙舟比赛,仅仅在端午节前后举办的赛事就五花八门:在西樵镇,有着500年历史的“半山扒龙船”在西樵山火山口的天湖进行,吸引超3.5万人现场观赛;在狮山镇,女子龙舟赛如火如荼,“大狮姐”乘风破浪;在丹灶镇,160艘单人龙舟上演13.14公里的“水上马拉松”……

  多元与统一,在南海“龙超”系列赛事中展现得淋漓尽致。“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而每个人看到的每一个侧面,都代表着南海龙舟这个整体形象。

  以“龙超”赛事为龙头的南海龙舟是一个大的公共IP,起源于各个镇村乃至社区,具有多面性,既集龙舟之大成,又有诸如叠滘的漂移龙舟、西樵的半山扒龙船、龙舟马拉松等风格各异的子IP。

  相比往年,除了赛事之外,“龙超”更增加了体验性内容,游客可以在真正的比赛龙舟上亲身体验,“龙船饭”和各类龙舟周边产品也颇受欢迎。

  发源于文化认同、磨砺于体育精神、传承于乡情乡愁的龙舟运动,决定了群众的品味——在家门口的、充满邻里乡情的和丰富多彩的赛事。

  今年的端午节恰逢首个“文明对话国际日”。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今年的“龙超”让不少外国游客大呼过瘾,他们通过体育的通用语言,感知了中华文化的魅力。

  身位

  数据显示,今年端午假期(6月7日-6月10日),南海区累计接待游客62.4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约3.95亿元,其中过夜游客7.19万人次,同比增长超过30%;南海区A级景区累计接待游客12.43万人次,同比增长24%。

  龙舟带来的“大流量”,正在转化为经济发展的新能量。当地政府做对了什么?

  今年2月,南海区政府印发了“叠滘龙船漂移”地标品牌建设方案,提出进一步做实“南海龙堂”城市公共文化IP,建设“叠滘龙船漂移”地标品牌。

  而“龙超”,则是当地政府着力打造的文体旅融合赛事IP,区、镇、村、社区四级联动,3月到12月常态化举办龙舟月赛、季度赛、年终总决赛,把这项源于端午民俗的龙舟赛事拉长到全年。

  佛山市南海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龙超”以“龙舟+非遗+体育+文旅+消费”丰富文旅深入融合的新场景,赋能城市假期经济,努力为广大市民游客留下活力、新潮、时尚多元的城市印象。

  南海区还发起了“请到佛山飙龙船”全网短视频共创活动,截至发稿,累计播放量超12亿次。在同南海区政府工作人员的交流中,记者有一点感触颇深——对南海龙舟的文化,他们都如数家珍,每个人都是南海龙舟的宣传大使。

  在南海龙舟的案例中,除了看到政府做对了什么,也许更值得深思的是政府没有做什么。比如,曾有人建议当地政府为叠滘龙舟引入一些专业运动员,让比赛更为刺激,在这个问题上,当地政府保持了清醒。

  事实上,政府的“身位”十分重要,在龙舟赛事中,坚持“群众主创”是一条不可突破的“越位线”,因为这正是龙舟文化的根基所在,也是它如此富有魅力和生命力的源泉。

  因此,不插手赛事本身,用心呵护好龙舟运动的文化内核,下大力气开发公共IP,提供公共服务……抓好这些关键变量,才能够聚集起人气流量,并有效转化成为经济发展的新能量。

  从这个角度来说,“龙超”的成功和“村超”可谓异曲同工。而对于有着丰富文化和精神内核的龙舟运动来说,其发展的“天花板”还远未到达。今年火爆的“龙超”也足以给很多地方以启示——无需打造下一个“村超”,依托自己独特的文化禀赋,找准定位、品味和身位,每个地方都能打造属于自己的“超级主场”。(记者王浩明)

网友评论 [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网站简介 | About BBRTV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专题回顾 | 中文简体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Nam | ภาษาไทย

广西广播电视台 版权所有

广西壮族自治区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支持指导

广西广播电视台 主办

本网站由北部湾在线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