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叶童:演了800个不喜欢的角色,才有机会演一个喜欢的

娱乐|来源:北京青年报2024-06-14 09:24:28|网络编辑:刘婷

  承载着对上个世纪香港影视娱乐圈的美好回忆,叶童回到了观众视野的中心。这两年,她在电影《我爱你!》中和几位香港演员一起奉献了优异演技,在综艺《无限超越班》第二季里以导师身份既演又教。而更不可思议的是,她主演的“古早”电视剧《新白娘子传奇》穿越30多年的时光重新“翻红”,举办见面会、演唱会,被观众拿来怀旧、考古、追逐。

  北青艺评在《李尔王》演出后专访了叶童,围绕表演等话题与她进行了对谈。

  舞台让我回到对演戏最基本的思考

  北青艺评:观众对您的了解多是通过影视作品,您和舞台剧发生的关联多吗?在您看来影视表演和舞台剧表演的关系是怎样的?

  叶童:在舞台剧演员面前,我是一个新人,舞台经验很少。但是也正因为如此,面对这样一部名著,我没有那么多包袱。既然是创作,结果怎样我都可以接受。排练之初我是很懵的,都不知道在做什么。专业舞台演员能够敏锐感知到自己的动作被观众看到是什么效果,因此我会留意其他演员对节奏的把控,也会通过现场录像以观众的视角回看我的表演,再进行调整。

  我喜欢舞台,这个地方比较单纯。接触舞台越多,越觉得要好好珍惜机会。影视表演没有时间慢慢打磨,排练已经算很奢侈了;而舞台是一个让我进步的空间——并且我也很想进步,可以让我好好地琢磨角色,重新回到对演戏这件事最基本的思考,慢慢去想怎么做好每一个动作,琢磨人物的内心世界是怎么一回事,以及怎样才能做得更好。我希望能够多一点这样的功课和练习,以便当我再回到影视领域,就可以把这些储存的能量拿出来。

  北青艺评:因为许仙这个角色,您的身上一直有反串的标签。您是如何看待的呢?《李尔王》中对主人公的性别转变的设置,您又是如何处理的?

  叶童:我没有把它当做是一个标签。大家最初认得我是通过反串的角色;某些观众对我不够熟悉,只能把我和反串连在一起。对此,我并没有反感,也会觉得很特别、很好玩。可能因为我的个性比较强,我想大家基本上也不会觉得我是那种很温柔的女生吧。这好像也让我有了一种优势,可以有不同的发展空间。某种程度上,我也觉得这是自己的成功,塑造了一个让大家那么放在心上的角色。

  《李尔王》表达的人性中的贪婪并无男女之分,女性一样可以对权力很渴望。我们在排戏过程中讨论过,认为不用刻意去表现角色的性别。世界并不是黑白分明的,大家看到的东西也没有那么绝对。模糊化其实是一种很好的处理。

  别人的批评才是最好的礼物

  北青艺评:您在电影《我爱你!》中的表现得到了认可和赞美,从这些赞美中也能够感觉到当下观众对于好演员、好演技的渴望。

  叶童:如果大家觉得在《我爱你!》中我演得还可以的话,我想也是因为在那之前我已经演出了《李尔王》。舞台经历让我对自己的身体多了一些认识,并不经意地运用到了电影中。这两个角色的感觉是相通的:她们话都不多,并不强调用对白让大家感受人物。

  我不喜欢很刻意的表演,一直希望可以很原始、很简单地完成表演。这两个角色都让我最大程度地体会到回归婴儿或小动物的感觉:没有语言也完全可以和人沟通。而语言有时是把所谓的感觉进行了包装,变成了一个表达者想让对方相信的东西,而并非最初的真实。

  北青艺评:您以导师身份参加了综艺节目《无限超越班》第二季,围绕这个节目生发出很多讨论。您对现在演艺行业的状况和演员表现怎么看?

  叶童:其实默默耕耘的好演员还是很多的。《无限超越班》是一个综艺节目,很好玩、有很多话题。我参与其中也是因为很想跟大家分享我的一些经历,用我的经验去教一些年轻演员,同时也跟他们进行接触、交流和探讨。如今演员已经不是一个那么纯粹的职业了,而且环境的变化让每个人都可以自己拍片成为明星。什么才是真正的演员?真的很难给出一个标准。对于表演专业科班出身的人而言,虽然学习了很多技巧,但如果没有足够丰富的内心世界,那能不能算成功呢?

  对我来说,成为一个演员,起码要有一颗谦虚的心,愿意去学习。当演员其实真的很不容易,有机会演到一个真正喜欢的角色是很难的,可能演了800个你不喜欢的角色才有机会演一个喜欢的。可即便是不喜欢的角色,你也必须要把它当做经验和机会对待。不要看不起任何一个角色,哪怕是路人你都要好好把握。我想这是最起码的吧。此外,不要为了演戏而演戏,不要去设计没必要的东西,那只会让人更不相信你的角色。

  年轻的时候,我也会因为别人说我不够好而不开心,觉得自己已经尽我所能地努力了,你们为什么还不懂我的好?那时的我,并没有用一颗谦虚的心去听大家的批评。然而年纪渐长后会发现,其实别人对你的批评才是最好的礼物。

  “新白”翻红源自跟观众共同成长

  北青艺评:《新白娘子传奇》伴随多场演唱会的举办又再次引起热议,您觉得经典老剧能够拥有如此长的生命力,原因何在?

  叶童:这部剧本身有它自己的“命”。它之所以能够如此成功,更多的是时代造就的。固然作品本身的优秀很重要,但更多的是源自观众跟它的共同成长——大家看到它就会想起自己从前的经历。每个人关于这部戏可能都有自己的小故事,当时怎么追着去看,家里不让看怎么偷偷看等等。正是这些背后的故事让这部戏成为大家的情结,变成大家的一个老朋友。所以每当又有关于它的新消息出来,就会唤醒大家年轻时的回忆,引起很多的关注。

  文/怅怅

网友评论 [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网站简介 | About BBRTV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专题回顾 | 中文简体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Nam | ภาษาไทย

广西广播电视台 版权所有

广西壮族自治区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支持指导

广西广播电视台 主办

本网站由北部湾在线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