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4日至5日,由交通运输部新闻办主办的2024年全国交通重大工程宣传联动机制采风暨“走进世纪工程平陆运河”活动在南宁举行。记者获悉,目前,平陆运河累计完成投资超330亿元,投资额接近一半,累计完成土石方开挖量超2亿立方米,开挖过半。可以说,一条世界级运河已经初具雏形。
马道枢纽全貌。
“世界之最”正在加快建设
为调节水位落差等,平陆运河沿线设有马道、企石、青年3个梯级枢纽并设置省水船闸,以保障通航。6月5日上午,钦州笼罩在雨幕之中,但在平陆运河马道枢纽项目的建设现场,建设者们依然在热火朝天地进行施工作业。
马道枢纽的所在地,曾经是一眼望不到头的群山,建设者们在群山中开辟出60多米深的基坑。作为世界在建的最大内河省水船闸工程,马道枢纽正一点点地揭开神秘的面纱。
马道枢纽施工现场。
平陆运河集团广西平陆运河建设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程耀飞介绍,马道枢纽投入使用后,船舶可以在一个长300米、宽34米的超大空间停泊;运行时,这里上下游的最大水位落差接近30米,相当于9层楼高。
记者在现场看到,马道枢纽四周都是人工开山后形成的陡峭边坡。据介绍,这里共有5个高大边坡,其中最高坡为2号坡,高达188米,为运河沿线最高边坡。为了降低边坡发生险情的概率,建设者们用上了很多“黑科技”。
高边坡、深基坑智能监测机器人。
平陆运河马道枢纽项目负责人黄海波介绍,建设者们创新施工工艺,用高强度、耐腐蚀的28根抗滑桩、50多米长的预应力锚索等新型支护结构,通过一桩一锚的布置方式,将边坡“定”住。为降低滑坡风险,团队研发了北斗高精度三维地质信息GIS分析技术,安装了智能检测机器人,将NPR恒阻大变形锚索、自感知光纤锚索等植入山体内部,通过传感装置将边坡的健康状态实时传递至远程云平台。有了这些设施,可以对边坡实现24小时不间断监测预警。
平陆运河建设调度指挥中心的大屏幕上,实时更新各类数据。
鱼儿的回家路通了
平陆运河的三大枢纽中,青年枢纽是靠海最近的。站在项目施工现场,目光越过忙碌的挖掘机和吊车等施工设备,就能看到远处的海平线。此前,由于钦江旧青年水闸的阻隔,下游的鱼类失去了洄游的路径。现在,为了守护鱼儿的回家路,平陆运河在这里设置有鱼道,降低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
平陆运河从钦州市区穿城而过。
平陆运河集团广西平陆运河建设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总经理黎明镜介绍,青年枢纽采用竖缝式鱼道和鳗鱼道结合的方案,目前鱼道已完成墙身所有结构,预计在6月下旬完成剩余工程。
除了鱼类,运河开挖后,分水岭段两岸的动物迁徙、交流也会受到影响。为此,平陆运河利用自然植被绿化、生态模拟等方式,在分水岭处建设动物通道桥,方便斑林狸、豹猫、赤腹松鼠等野生动物迁徙。此外,运河沿岸还在原河道布置36个生态涵养区,营造鱼类、鸟类、两栖生物的栖息地。
青年枢纽设有两条鱼道,目前已完成墙身所有结构。
跨海更快、更便捷
从青年枢纽“一路向海”,就能到位于运河出海口的龙门大桥,这是广西在建的最长跨海大桥,也是广西首座跨径超千米的跨海悬索桥。记者在施工现场看到,大桥已经实现全线贯通,站在桥上望去是海天一色的壮阔景色,不远处的钦州港码头上,龙门吊正在紧张作业。
龙门大桥上部结构施工已进入收尾阶段,全力冲刺2024年建成通车目标。
广西交投集团龙门大桥项目指挥部副指挥长何锦章介绍,目前正在进行钢桥面铺装及全线路面结构施工、附属结构安装和防腐涂装施工等工作,预计将在今年年底建成通车。龙门大桥是广西滨海公路的咽喉,建成通车后,防城港与钦州港两地的通行时间将由原来的1.5小时缩短至25分钟左右,钦北防将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龙门大桥。
平陆运河建成后,广西内陆及我国西南地区将拥有最便捷的出海水运通道,东盟货物也将由此进入中国。为减轻长江通航压力,平陆运河远期将与正在研究论证的湘桂运河衔接,纵向贯通长江、珠江及北部湾,更好服务西南、中南地区向南入海直达东盟。相关研究预计,平陆运河到2035年货运总量可达9550万吨;到2050年,货运总量将达到1.2亿吨。
从龙门大桥上俯瞰万亩蚝田。
(李艺 邹财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