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位来自菲律宾的消费者周康(化名)看到今年新出的一款中国自主品牌电动车的时候,激动地表示非常时尚帅气。“希望这样好看的电动车能够在我们国家随处可见。”他对《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
事实上,近年来,中国汽车工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成就,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生产和销售市场。为了实现更加可持续的发展,中国汽车企业纷纷将目光投向海外市场,开启了波澜壮阔的“出海”征程。
不过在出口猛增的同时,中国新能源汽车也开始遭遇贸易壁垒。近日,欧盟发起了针对中国电动汽车的反补贴调查,该调查旨在对出口产品征收关税,以保护欧洲汽车制造商。
在此情形下,中国车企的出海新路径有哪些呢?惠誉评级亚太区企业评级董事杨菁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纯电动汽车的出口有一定压力,但是插电混动的出口增幅非常好。在国内,插电混动车型实现了较高增速,说明这类车型已经得到了市场验证,所以我认为海外市场的插电混动也是有一定发展空间的。”
在重庆市政协委员、民建重庆市委会经济委副主任、重庆—东南亚绿色走廊提倡人周远征看来,东南亚将是中国汽车出海的新方向。周远征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包括印度尼西亚、越南、泰国、马来西亚,都制定了电动车相关政策来鼓励和支持产业的发展壮大。”他强调,“电动化与智能化相辅相成。东南亚人口处于增长期,更青睐智能化的年轻消费者开始涌现,这让东南亚市场更加积极地拥抱电动智能汽车。”
穿过“深水区”
当前,中国“智造”的高质量发展为中国汽车产业深入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提供了良好的机会,目前汽车出口正成为我国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数据显示,2023年,汽车出口再创新高,两年跃升三个台阶。汽车出口491万辆,同比增长57.9%,出口对汽车总销量增长的贡献度达到55.7%,其中,乘用车出口414万辆,同比增长63.7%;商用车出口77万辆,同比增长32.2%;新能源汽车出口120.3万辆,同比增长77.6%。
2024年1—4月,汽车出口182.7万辆,同比增长33.4%。分车型看,乘用车出口153.9万辆,同比增长34.8%,商用车出口28.8万辆,同比增长26.5%;新能源汽车出口42.1万辆,同比增长20.8%。
目前,新能源汽车正在快速“扬帆出海”。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整理的海关总署数据,2023年,我国出口新能源汽车172.7万辆,其中,出口欧洲新能源汽车71.6万辆。
事实上,欧洲正成为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的主要目的区域,亚洲占比42.3%、欧洲占比41.5%(含中国产特斯拉)、拉丁美洲占比6.6%,大洋洲占比6.0%、北美洲占比3.2%、非洲占比0.5%。不过2024年1—2月,中国对欧盟27国电动汽车出口量达7.56万辆,同比下降近20%;出口总额为7.8亿美元,下降三分之一。
有业内人士指出,随着中国汽车出口量快速增加,出海节奏加快,必然冲击全球汽车市场的“旧格局”。据了解,从去年以来,欧美开始鼓吹“中国电动汽车威胁论”,并陆续挥舞起了“关税大棒”。
对此,外交部发言人林剑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这起反补贴调查是典型的保护主义。欧方以此为由对自中国进口的电动汽车加征关税,违背市场经济原则和国际贸易规则,损害中欧经贸合作和全球汽车产供链稳定,最终也会损害欧洲自身利益。
另外,包括德国、匈牙利、挪威等在内的欧洲各国也对“加税”表示反对,大众、宝马等德系车企也持反对意见。不过有业内人士透露,中欧双方就加征电动车关税的问题还会再谈,可能还会有变数。
杨菁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由于欧洲近期发起了发补贴调查,所以也会有不少中国企业考虑去欧洲去建厂。“本来欧洲汽车的供应链就比较完善,另外中国的电池供应商早已出海到欧洲建设产能,所以中国车企要在欧洲当地建厂是比较有可行性的。”她表示。
5月上旬,比亚迪欧洲汽车销售事业部总经理舒酉星称,比亚迪计划在欧洲投资数十亿欧元,涉及工厂、分销网络和市场营销,并考虑2025年在欧洲建第二家工厂,还将把海鸥等售价低于2万欧元的电动车引入欧洲。上汽集团则表示,随着MG名爵在欧洲市场销量的增长,正计划将中国新能源技术、绿色工厂引入欧洲。
不过杨菁也表示,欧洲法规限制比较严格,所以投产的周期会比较长。另外欧洲接受电动车是比较缓慢的。一方面是消费者年龄层以及文化等方面的问题,另外欧洲本土有非常强势的汽车品牌,所以他们对于新进入的品牌接受度会稍微缓慢一些。这也就是为什么中国企业在欧洲的出海还处于试水的阶段。
记者注意到,在今年一季度业绩会上,有分析师问及极氪对欧盟反补贴的应对方式,极氪CFO袁璟回应道:“极氪将会采取100%的本地化生产制造策略。” 他还补充道,尽管极氪在欧洲拓张,但欧洲南部市场需要一些时间才能获得增长,更为关键的是拉丁美洲、东南亚及中东等市场。
热望“东南亚”
事实上,在面临种种挑战之下,不少中国车企将目光瞄向了东南亚地区的国家。甚至有不少业内人士认为,东南亚汽车市场正在从“日本汽车的后花园”,变成中日汽车争夺战的新战场。
今年年初,长城汽车已经在泰国下线了该国汽车工业历史上第一辆本土量产纯电车型。长城汽车进入泰国短短几年,已经累计卖出3万辆新车。2023年,比亚迪在泰国卖出了30650辆新车,在电动车市场的份额达到了40%。
“2023年,中国电动车在泰国新能源汽车领域占据80%的市场。未来,泰国可能也不会自行创立新能源汽车品牌,所以这给了中国汽车巨大的机会。而且泰国的市场条件更为宽松,其也成为众多车企布局东南亚的重点市场之一。”周远征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据了解,东盟国家近年来纷纷出台相关政策,扶持电动汽车产业发展。在地区层面,东盟制定了《2016—2025年吉隆坡交通战略计划》,以促进地区国家向更清洁、更可持续的交通系统过渡。
泰国政府提出到2030年电动汽车年产量达到75万辆的目标,占泰国汽车总产量的30%。另外,泰国政府还计划在2023年至2025年间拨款400亿泰铢(约合78.96亿元人民币),主要用于向购车者提供补贴,力争到2036年实现120万辆电动汽车的产能。柬埔寨则计划到2050年将电动汽车数量占汽车总量比例提高到40%。
马来西亚自2022年1月1日起推出一系列针对电动汽车的税收优惠。电动汽车企业可申请70%—100%的所得税减免,减免期限最长达10年。马来西亚计划到2030年实现电动汽车在汽车总销量中的占比达到15%,到2040年将这一比例提高至38%。
商务部亚洲司司长王立平认为,泰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东盟国家大力扶持汽车电动化转型发展,吸引了中国新能源汽车企业在东盟当地建厂、当地采购、当地销售,东盟已成为中国汽车企业海外投资最为集中的地区。
根据国际咨询公司毕马威发布的报告,东南亚新能源汽车市场规模将从2020年的3.8万辆增长到2030年的100万辆。
在巨大的市场机遇下,不少汽车产业链企业纷纷抢滩东南亚市场。据不完全统计,上汽、广汽、比亚迪、长城、五菱、哪吒等中国车企,以及宁德时代、蜂巢能源、国轩高科、亿纬锂能等动力电池企业及原材料企业都在东南亚有相关投资与合作。
长城汽车的东盟业务总裁程金奎日前在接受采访时表示,长城汽车在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越南的新工厂预计在今年或明年投产。另外,长安汽车也在泰国设立了生产基地,预计2025年投产。比亚迪还在泰国设立了其首个海外工厂,年产能达到15万辆,预计今年投产。
周远征认为,应把西部陆海新通道南向的陆路通道建成“绿色长廊” ,助力新能源汽车出海。周远征对记者表示,应充分发挥西部陆海新通道的“金纽带”作用,构建起重庆—东盟新能源汽车产业带。他认为,重庆进入东南亚腹地的最佳线路,是通过老挝、泰国、马来西亚,再到达新加坡,直线距离3000多公里,驾车行驶里程约5000公里。
“我们可以在充电站和充电桩建设、相关数据、标准化方面与东南亚国家加强沟通合作,进而形成一条5000公里绿色充电长廊之后,与铁路、海运等交通方式形成协同,从而推进中国与东南亚的进出口。”周远征表示。
周远征进一步表示:“未来,新能源汽车可以通过这条绿色长廊,从重庆便捷地开到新加坡,将我们新能源汽车的产品、技术和品牌,带到沿途的东南亚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