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工程平陆运河正式开工建设两周年

广西新闻|来源:广西云-南国早报2024-08-28 09:27:14|网络编辑:刘婷

两年前,2022年的8月28日,平陆运河正式开工建设,广西人民的百年夙愿,从梦想照进现实。两年来,这座世纪工程的建设不断取得阶段性成果,如今初现雄姿:关键控制性工程、三座梯级枢纽,均已进入混凝土浇筑高峰期;“天骅”船接力“天鲸号”,继续向前掘进;鱼儿回家的鱼道,已建设完成;世代相邻的古树名木,已安新家……

一河贯通,八桂向海。平陆运河开工建设两周年之际,让我们一起走进施工现场,领略世纪工程现在的风采。

马道枢纽:边坡高度堪比70层楼

8月12日,在平陆运河的第一座梯级马道枢纽,站在两岸巨大的高边坡往下看,60多米深的基坑内,工人们完成了上闸首中墩输水廊道的封顶,其他浇筑结构施工也在有序进行中。

马道枢纽有着全国在建最高航道边坡:已建成并绿化的2号边坡,开挖垂直高度达188米,有近70层楼房高。而马道枢纽船闸是目前世界上在建最大的内河省水船闸,混凝土浇筑量约336万立方米。

如此巨大的混凝土浇筑量,工程人员还要想方设法防止其开裂,实现“船闸主体耐久性达到130年以上”的建设目标。这就要做好温度控制,保障混凝土出厂温度不得高于16℃。在马道枢纽智慧拌合工厂内,鼓风机“嗡嗡”作响,对着正在搅拌的混凝土不断送风,不时还有片冰投入其中;即将浇筑的仓面,钢筋骨架内密布水管,周围还安装了温控探头。风冷、片冰、冷却水,这一套缜密的温控措施在电脑控制下协同“作战”,严密保护着混凝土的成型过程。

企石枢纽:运行速度又快又安全

8月3日,随着最后一方混凝土缓缓进入指定位置,平陆运河企石枢纽完成了1355立方米的混凝土浇筑,其下闸首中墩上游块廊道顺利封顶,为后续下闸首中墩输水廊道全面封顶奠定坚实基础。

企石枢纽和它的两个“兄弟”一样,都是省水船闸,它们也是世界运行速度最快的省水船闸。据介绍,平陆运河的科研团队经过1000多次实验,成功提高了船闸阀门的启闭速度和灌泄水速度。省水船闸建成后,船闸阀门启门的速度可达8米/分钟,闭门的速度可达16米/分钟,是国内外船闸阀门启闭速度的2~4倍,闸室与省水池之间的灌泄水时间可控制在16分钟之内。

这3个船闸除了快,还很安全。为了保证快速灌泄水时闸室内停泊船舶的安全,天津水运科学研究院受托模拟平陆运河的水文条件,在实验室内按比例做了航道模型,试验不同水流对行船的影响。最终验证了在灌泄水流量快速增加时省水船闸的安全性,实现了国内水头最高的省水船闸安全高效输水目标。

青年枢纽:最大的“互灌互泄式”

平陆运河的青年枢纽船闸,是目前国内在建最大的互灌互泄型式省水船闸。8月18日,随着混凝土不断涌入,青年枢纽船闸上闸首中墩下段输水廊道顺利封顶,封顶面积为1480平方米。

\

平陆运河马道枢纽建设如火如荼。记者 周军 摄

马道、企石两大枢纽采用三级省水池布置形式,当船从上游进入船闸、需要放水下降时,就将上游部分来水灌入省水池内进行储存;当船从下游进入船闸、需要加水上升时,就将储存在省水池的水补充到闸池里,这样既保证了船舶正常通行,也能最大限度地节约用水,省水率达60%以上。而青年枢纽的“互灌互泄式”省水船闸则有所不同,一线船闸可作为另一线船闸的省水池,两线船闸互相输水时能节省船闸用水量约50%。

除了施工难,作为靠海最近的青年枢纽,还需克服潮位变化时海水对船闸结构的侵蚀。经过600余块试块测试,最终找到了混凝土中加入抗腐蚀增强剂的最佳“配方”,有效解决了青年枢纽混凝土的耐久性问题。

截至8月22日,青年枢纽已累计完成船闸主体混凝土浇筑17.1万立方米。

“天骅”船:国之重器接力施工

8月21日,正在平陆运河钦州城区段作业的“天骅”船忙个不停,船头的铰刀飞快旋转,粉碎着河底坚硬的岩石。碎石、泥沙被吸入长长的管道,送到了几公里外的吹填场。

\

“天骅”船正在河道内作业。平陆运河集团供图

“天骅”船已经在平陆运河工作了两个多月。6月22日,中国首艘超大型自航绞吸船、国之重器“天鲸号”缓缓驶出茅尾海。历时10个多月,它完成了建设平陆运河的使命,正奔赴新的征程。同一天,大型绞吸挖泥船“天骅”船穿过平陆运河沙井钦江大桥保通桥,进入平陆运河城区段施工。两大国之重器在平陆运河上演疏浚接力,助力平陆运河的建设。

“天骅”船船体总长113.4米,型宽19.6米,满载平均吃水深度4.2米,最大挖深28米,总装机功率12612千瓦,绞刀功率1400千瓦,标准疏浚产量3500立方米/小时,标准工况下排泥距离可达4000米。在面对高抗压强度岩石和密集分布的红树林时,能够有效提高城区段施工效率和安全环保保障能力,对于保护沿岸红树林和维护水质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有趣的是,“天骅”船在开工之前,还经历了一次“瘦身”:它原本高度无法通过沙井钦江大桥保通桥,为此进行了历时90天的限高改造。其上层建筑及部分结构设备改装为可拆解式,降低了船身,顺利通过保通桥进入作业区,再进行组装施工,以适应沙井钦江大桥区域复杂的航道情况。

鱼道:洄游之路终于畅通

鳗鲡是钦江流域一种典型的洄游鱼类,部分亚种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它们一般在海水中孵化,再迁移到淡水环境成长,最后返回海洋繁殖。但过去的60多年来,因为旧青年水闸的拦截,茅尾海鳗鲡的钦江洄游之路一直是中断的。

\

平陆运河青年枢纽鱼道已建设完成。平陆运河集团供图

作为一项世纪工程,平陆运河非常关注生态保护。在拆掉老水闸、建设新的青年枢纽时,也在这里打造了钦江上的首个鱼道工程。青年枢纽的竖缝式鱼道布置在泄洪闸左侧,鱼道总长约480米,目前鱼道已完成墙身结构、过坝闸启闭机房等的建设。今年9月至10月,鱼道将进行使用测试。届时,透过观测站水下玻璃窗,大家能看到鳗鲡、河鲈等鱼类沿着这条鱼道,洄游到65年前栖居的地方。

为了减少对两岸的动物迁徙、交流等的影响,平陆运河利用自然植被绿化、生态模拟等方式,建立动物通道桥,方便斑林狸、豹猫、赤腹松鼠等野生动物迁徙;在沿线裁弯取直处原河道布置36个生态涵养区,营造鱼类、鸟类、两栖生物的栖息地。

古树:百岁老树搬入新家

8月6日,一株古樟树成功地从钦州市灵山县樟木林梁屋村旧址,搬迁到沙坪安置点的新家,继续和村民相伴。

\

工作人员正在移植古树。平陆运河集团供图

平陆运河全线需要移植古树名木达37棵,品种包含荔枝、樟树、半枫荷等,树龄最小80年,最大则有220年,可追溯到清朝嘉庆年间。本次移植的古樟树,树龄已有217年,胸径1.08米,两个成年人勉强能够环抱树干,高度12.3米,树根土球直径5米,实际起吊重量50余吨,属于特大古樟树。

梁屋村人习惯用当地白话把这棵古樟树叫做“木”,“木”就是他们与村子的羁绊。2023年,村子整村搬迁。考虑到村民和古树的感情,经过多方协调,古樟树的新家最终定址为沙坪镇安置点,村民能继续和“木”相伴。“木”移植当天,许多村民自发回到旧村落,见证古樟树“回家”。

为了让这株百岁老树顺利搬运,平陆运河建设管理团队7个月前就开始进行虫害检测、修剪枝叶、断根缩坨等前期工作。搬家后,尽可能地还原它的原生光照环境,满足其对荫蔽和阳光的要求,让它尽快适应新家。

随着古樟树的顺利移植,平陆运河古树名木移植工作也进入尾声,后续5年的养护工作也正式拉开序幕。平陆运河建设管理团队将按照一树一方案,对移植古树进行有针对性的养护管理,最大限度保证古树们在新家中能够茁壮成长。(记者 李艺 闫芬丽 通讯员 覃健辉)

网友评论 [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网站简介 | About BBRTV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专题回顾 | 中文简体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Nam | ภาษาไทย

广西广播电视台 版权所有

广西壮族自治区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支持指导

广西广播电视台 主办

本网站由北部湾在线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