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母机通常是指制造机器的机器,也称为工作母机或工具机,主要用于对金属或其他材料的坯料或工件进行加工,使其获得所需的形状、尺寸和表面质量。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发展中心、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等昨天(30日)在江苏苏州,专门针对汽车行业举行了首场“工业母机+”产需对接活动。
这次汽车专场产需对接重点围绕新能源汽车展开,在供给层面,汇集了64家工业母机重点企业,100多项创新产品。而汽车行业收集了上百项需求并提炼出了25个典型现场发布。专家表示,“工业母机+”产需对接活动,将会更好地促进新能源汽车产品高效协同与迭代升级。
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董事长 周玉林:通过结对攻关的合作机制,我们与外部上下游资源形成了优势互补,让装备业务从汽车拓展到多个领域应用。
记者注意到,不仅是新能源汽车行业,“工业母机+”产需对接模式,还将涉及多个行业。
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发展中心主任 瞿国春:下一步,我们将聚焦航空、轨道、人工智能赋能工业母机发展等方面开展专场对接,继续梳理发布创新产品手册。加快重点领域工业母机推广应用,促进装备制造业上下游企业合作与协同发展。
我国成立汽车检测装备协同创新联合体
记者同时了解到,在“工业母机+”产需对接活动上,20多家汽车检测装备机构和相关企业共同发起成立了联合体,这将加快汽车企业与检测装备的协同创新发展。
据了解,我国的汽车检测装备领域起步较晚,但随着超过十多个国内首台套检测装备的推出,逐步实现了进口替代。正是这些检测装备的不断创新,大大缩短了汽车的开发周期。
中国汽研凯瑞装备副总经理 刘泰:之前我们开发一辆汽车大概需要48个月到60个月,现在我们已经把整个开发流程缩短到12个月甚至以内。
中国汽研表示,创新联合体的作用就是把产业链上下游联合起来,形成高效的协同机制。
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董事长 周玉林:形成标准认证-检验检测-装备开发-生产制造的合作生态链,推进关键应用技术的研发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