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侨社区是来宾市归国华侨居住最为集中的社区。作为社区里的一名侨务工作者,“侨二代”刘涛汇侨力、聚侨智、凝侨心,不断激发侨务工作新活力,成为归侨群众的“贴心人”。
“我是印尼侨眷,来宾市兴宾区南华街道新侨社区党总支部副书记、社区侨联主席刘涛。‘侨’见新时代,我的关键词是:‘服务、融合、创新’。”
清晨,在来宾市兴宾区来华街道新侨社区的新侨安置小区里,随着欢快的印尼音乐响起,十多位居民在广场上翩翩起舞,开启了他们健康快乐的一天。
走进印尼归侨刘玉珍阿姨家中,刘涛一边和大家聊着家常,一边协调解决反映的各种问题。
居民:“自从建立这个舞蹈队以后啊,我们缺少的就是一个舞台。如果有个正规舞台那不就很好吗?”
刘涛:“之前我们也打有报告,可能是没有跟你沟通,在那个三产用地前面那块空地……”
新侨安置小区里居住着越南、印尼等13个国家的归国华侨居民,“80后”刘涛也是这里的“侨二代”。上世纪60年代,刘涛的爷爷和父母从印尼回到中国,定居在来宾华侨农场。随着农场的改革,2017年,归侨们都搬进了新侨安置小区开启了他们的新生活,刘涛的身份也随之发生转变,成为小区里的“大家长”:“叔叔阿姨基本上都是看着我长大的,想着进到社区,能够为他们服务,还是挺好的。都是我们的归侨侨眷,居民们都寄托了一些侨胞的情感,除了社区管理,还要给我们的归侨侨眷一个温暖的家。”
看着刘涛长大的街坊邻居,都喜欢亲切的叫他为阿涛。谈及自家小区的变化,他们感受颇深,说起阿涛的侨务工作来更是赞不绝口。
居民刘玉珍:“很安全,我们晚上一个人回来都不怕。天天都很开心的,社区搞活动什么,他们都喊我们去。”
居民刘芳芳:“大多数(归侨)都愿意来这个小区,生活幸福感比较强一点,大家在一起的娱乐活动比较丰富。这都少不了社区工作人员对我们的爱护。”
如今的新侨安置小区,不仅建有篮球场、文化长廊、侨心书屋等,还在社区办公场地专门开辟了东南亚文化展示馆“华侨印迹”,展示着越南、印尼等13个国家的历史风俗和代表性商品,拉进了邻里之间的距离,提高了居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展示了一些我们归侨侨眷比较喜欢的一些商品,比如像越南香水、虾片、椰浆粉,让各族的群众通过这些物品的展示,更多去了解归侨的一些历史。”
刘涛说,社区还招募归侨侨眷组成志愿文艺队,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多姿多彩的文体活动,丰富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同时,创建来宾市首个侨胞警务室、成立涉侨纠纷多元化解工作站,为侨胞侨眷等社区居民提供优质便捷的法治服务:“这个涉侨纠纷多元化解工作站,重点是在多元。比如说我们看到的警务室是警侨合作,其实它还有检侨、法侨、司侨,从多元的一个角度去把纠纷进行化解,也是为侨服务的一个平台,做到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
作为一名基层侨务工作者,刘涛深知,必须密切与归侨群众的联系,倾听他们的心声,为他们办实事、解难题。如今在刘涛和同事们的共同努力下,新侨社区成立了来宾市首个社区基层侨联——新侨社区归国华侨联合会;组建“爱侨”志愿服务队,共同打造“爱侨家园”。
依托社区“侨胞之家”平台开展各项为侨服务活动,在2021—2022年度全国侨联系统207个“侨胞之家”典型中,新侨社区的“侨胞之家”榜上有名。
作为小区里的“大家长”,刘涛说工作很繁杂也很辛苦,但感受更大的是幸福:“‘侨胞之家’的建设对于侨胞和社区来说都意义非凡,是一次‘侨胞’与‘社区’的双向奔赴。我要不断发挥‘侨’优势,努力让自己成为侨务工作的有心人、归侨侨眷的贴心人,让为侨服务更便捷、更高效、更有温度。”
(记者:罗妍、邓俊宇、韦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