邕宁壮族八音是以唢呐为主,配以打击乐的一种民间艺术。2007年,被列入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如今,在当地文化部门的不断挖掘、整理下,壮族八音得到传承与发扬,为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和喜爱。
壮族八音音色优美、高亢、嘹亮,深受广大群众喜爱。在邕宁区蒲庙、新江、中和、百济、那楼一带举办婚嫁、祝寿、新居落成、迎宾等活动时,群众们都喜欢邀请“八音班”演奏。
邕宁区文化馆馆长谭冠玉:“邕宁是享誉全国的‘中国八音文化之乡’。八音是喜庆的代名词,有‘八音一响,喜事连连’的说法,因此在邕宁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邕宁壮族八音由多种乐器演奏,有大唢呐、小唢呐、无孔笛、鼓、锣、钹和壮族岳鼓等,乐曲铿锵激昂,在发展过程中,形成自己特有的随和、大气、高亢、热烈的个性,因具有厚实的底蕴、契合时宜的品格,往往常奏常新,生机勃发。”
说起邕宁壮族八音的演奏,今年73岁的非遗传承人黄才定如数家珍。无论是大唢呐、小唢呐,还是锣鼓、钹琴等,他都能十分熟练地演奏。为了呈现更好的演出效果,黄才定的演奏乐器都是自己制作。在家庭的熏陶、自身的学习、队伍的磨合中,黄才定渐渐摸索到了八音的演奏精髓。
黄才定:“八音演奏较为复杂,讲究音调音质,演奏的指法、吹法、换气时间等都会影响演出效果。小时候学的都是口头相传,没有什么文字记载,遇到难处,在伯父教导下,自己练习摸索,慢慢就找到诀窍了。”
2009年,邕宁壮族八音进入校园,邕宁区那路小学开设了八音训练课程,当地还成立邕宁区八音非物质文化传承基地,黄才定经常受邀去指导教学。
黄才定:“现在越来越多人对八音感兴趣,只要有人肯学,我就尽力教!我希望把一群热爱八音的同学聚集在一起,把这种古老的民俗文化传承下去,广为传播。”(记者陶启堂 郭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