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琴是壮族古老的弹拨乐器,至今已有上千年历史,民间古籍记载称之为“叮”,因与壮族古老民俗活动“弹天”“唱天”和“跳天”有关,故得名天琴。广西不断做好壮族天琴艺术的保护传承工作,古老的音符正不断演奏出新活力。
走进崇左市壮族天琴传习基地,就看到学员们正在用天琴弹唱《这一方水土是壮乡》《天之琴》《欢》等壮族歌曲,随着指尖的拨动,天琴的独特音色与婉转的歌声交织在一起,让人沉醉其中。
崇左市壮族天琴传习基地负责人、天琴演奏家朱仲衡:“目前,我们主要开设有《传统天琴指弹演奏技法》《通用基础技法应用》和《壮族天琴半和弦伴奏应用》等特色课程,增设左、右手弹奏技法50多种,目前我们已培训指导学生5000多人、老师有100多人。”
天琴主要流传于中越边境的龙州、凭祥、宁明、防城等地区,以及越南岱、泰族居住地区,以龙州县的壮族天琴艺术最具代表性。弹唱者手弹天琴,脚打马铃,有一人弹唱和多人弹唱。壮家的婚礼、满月、祝寿等人生礼仪以及节庆都用天琴艺术来传情达意。
朱仲衡说,他第一次看到天琴,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2005年起接触天琴。后来我拜天琴艺术师传第十代传承人李绍伟为师,我觉得原有的天琴满足不了高难度的曲子,我就动手改良天琴,让天琴的音色、音量、音准以及在现代造型的美感、演奏的舒适度以及感觉方面跟上时代的步伐。”
通过在天琴乐器改良、天琴曲目创作、天琴教学、天琴文化研究等方面不断探索,朱仲衡相继研发出高音天琴、中音天琴、低音天琴、倍低音天琴四种音高天琴,并开创“壮族天琴多风格演奏技巧”和“天琴半和弦伴奏演奏技法”。他还在传统曲目的基础上融合摇滚、现代曲目风格,创作出《聆天曲》《边疆筑梦》《上巳歌坡》等曲目,让天琴弹出“新花样”:“获得了国家两项专利成果,以满足不同演奏场景需求。传统、流行、摇滚等都可以弹奏,很多人都很惊讶,天琴还能这样弹!”
近年来,朱仲衡吸收龙州民间优秀传统音乐元素,先后创作《南疆国门》《花山琴梦》《骆越古今》《青山与溪》等作品,通过舞台表演、艺术交流等形式,让天琴艺术得到更广泛的传播。19年执着追求,19年传承创新,如今,朱仲衡已接过前辈的接力棒,成为龙州壮族天琴双非遗传承人,天琴艺术师传第十一代传承人及县级天琴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壮族天琴的艺术生命力也在不断延续和焕新:“下一步,通过开展天琴艺术记录和数字化建档、传承实践、展示展演、宣传普及等活动,让这古老的音符不断地演奏出新的活力。”
(记者陶启堂、蒋文婷)